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的郭令灿,生于1944年。少年他曾经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后来回到马来西亚,在父亲郭芳来的丰隆公司工作。
郭令灿从小勤奋好学,在英国攻读时取得了法律文凭。进入了父亲的公司工作之后,他又钻研了经济、金融等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郭令灿开始主持父亲的丰隆公司的业务工作。在他早期的“自力更生,不断开设公司”的策略和后期的“收购兼并公司”的谋略下,公司的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郭令灿开始主持丰隆公司的业务工作。以他自力更生,不断繁衍的经营策略,使公司的经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一九八二年,郭令灿独具慧眼,买下了在当时还微不足道的香港道亨银行。经过近二十年治理,二00一年时,将这家资本并不可观的小银行以超出公司净值3.33,约53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新加坡DBS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达29亿美元之巨。这一成功的资本运作,是他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商业投资。
后来,郭令灿又以2.3亿马币转让了马来西亚出版社南洋股份有限公司,再一次轰动了东南亚,成为当时媒体和各大报纸疯转的头条新闻。
多次成功的资本运作,使丰隆公司成长为马来西亚数一数二具有出色管理能力的公司,郭令灿亦成为享誉东南亚的管理型企业家。
在数十年的公司经营管理中,郭令灿善于发扬自力更生,集腋成裘的企业精神。在接管丰隆公司时,俟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三间小工厂,资本有限,业务量也同样有限。但自从郭令灿主持公司的经营后,他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增设了多家贸易公司和开办了多家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开始时虽然规模并不大,但由于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业务都相当出色,因此发展十分迅速。这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模式,使小规模逐渐形成了大气候。
同时,郭令灿极为善于吸引人才,并且用人之所长。由于郭令灿自身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营者,深谙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之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他深知任何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其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善吸纳人才,使用人才,才能使企业获取更大更多的成功。由于郭令灿用人得当,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丰隆公司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更加快了整体的发展步伐。
郭令灿在经营中还十分重视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他认识到现代企业形象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十分注重树立企业的形象,弘扬企业文化,对分支机构强调突出企业形象五意:第一,管理形象的意识;第二,服务形象的意图;第三,产品形象的意匠;第四,广告形象的意念;第五,企业文化形象的意会。从而使丰隆公司的事业如日中天,攀登着一个个高峰。
现在的丰隆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马来西亚五大华裔跨国集团公司之一,除了投资金融业、制造业及房地产三大领域外,还涉足贸易、报业和餐饮业,在全球拥有14家上市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
郭令灿的发迹,主要有以下几项高招:
1.善于自力更生,集腋成裘
郭令灿从父亲手中接管丰隆公司时,只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三间小工厂,资本不多,业务量也不大。他主持该公司工作后,针对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增设了多家公司和开办了多家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开始时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瞄准了市场需求,生意都很好,发展十分迅速。这种“无生有,小变大”,集小商品微利之腋,成大批量高利之裘,小规模变成大“气候”,其生财奥妙在于搞现代化专业化大生产。他的丰隆工业、马太平洋工业及谦工业等大规模工业制造集团就是这样形成的。
2.善于吸收人才,用人之长
郭令灿自身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营者,他深深体会到人才是创业之源。任何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其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必须善用将,积极吸纳人才,用好人才,才能使自己的企业获取更大更多的成功。现代经济学已把资本的概念,从生产资料与货币的内涵延伸到商标、技术软件、信誉等“无形资本”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3.善于树立形象,弘扬企业文化 '
郭令灿认识到现代企业形象在国际竞争上已愈战愈烈了。因此,他十分注重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他对直属的各企业,强调突出“企业形象五意”:第一,管理形象的意识;第二,服务形象的意图;第三,产品形象的意匠;第四,广告形象的意念;第五,企业文化形象的意会。现在,郭令灿的事业如日中天,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
新马“丰隆”原本是一家
扬威香港的丰隆集团(Hong Leong Group)是足以让马来西亚引以为傲的大企业,业务横跨香港及世界各地,掌舵人郭令灿更是大马和香港富豪榜的常客。郭令明与郭令灿是堂兄弟。素来以精明见称的郭令灿非凡商业头脑也是郭氏家族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现在郭令灿家族的财富已超过40亿美元,已超过堂兄郭令明。
1963年,父辈的郭芳枫与哥哥郭芳来(郭令灿父亲)分家后,后者到大马发展。1984年,郭家进一步分产,大马郭芳来只分得工厂及贸易业务,并把业务传给郭令灿,自此新马两家人互相竞争,务求要超越对方,双方甚至曾闹出不和的消息。
记得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回忆录》里曾感慨“遗憾马新无法联手组国”,不知郭氏兄弟是否也曾叹息:“丰隆何时能破镜重圆”。如果两“郭”“双剑合璧”,肯定是新马财力最雄厚的集团。“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郭氏家族应该能感受到这句话的价值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国念法律的郭令灿当初从父亲手里接过大马丰隆时,该集团旗下只有丰隆金融、1家贸易公司和3间工厂。野心勃勃的郭令灿,为了让丰隆迅速成为综合型大企业,自80年代起通过多次的收购合并,使丰隆规模迅速成长,广泛进军房地产、制造业、贸易和休闲等领域。曾有分析员形容郭令灿为“企业医生”,他有能力让收购回来的公司转亏为盈,让丰隆成为数一数二出色的管理公司。
郭令灿迄今最成功的投资是1982年买下道亨银行,当时“道亨”在香港是间微不足道的小银行,经过近20年治理,2001年郭令灿将其以54亿美元卖给新加坡发展银行,超过其净值3倍,净赚29亿美元。
郭令灿事业发展最神速是在1994年,安华当上马来西亚的财政部长之时。那时的丰隆,在马来西亚尚欠一个银行牌照。大马政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停止发出新银行牌照,要获得银行牌经营,只有靠收购。已与安华相识的郭令灿,通过运做请安华就亲自出面,游说马联银行大股东邱继炳,出售该银行的股份给丰隆集团,最后成功。
由于取得银行牌照,丰隆霸业成型,业务广及金融、地产、港口及实业。但郭令灿不甘心仅屈身大马,积极扩张业务至国际级的金融中心香港,1991香港丰隆改名国浩集团,以区别大马丰隆集团。至此郭令灿在马来西亚及香港等地共拥有十二家上市公司,规模媲美日本三井商社。当时的郭令灿,成就已超越伯父郭芳枫家族。
然而, 1997年10月的亚洲金融风暴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受到重创,第二年大马更是实施外汇管制,此举对丰隆集团打击沉重。而最伤的更是郭令灿在政治上支柱安华,被总理马哈蒂尔罢免并坐监,郭令灿的形势突然变得险峻。
天下雨又逢屋漏,1999年马来西亚政府下令把全国三十六间银行合并,只可剩低六间主导银行,当中并无丰隆的名字。已经拥有一百六十间分行的丰隆银行和丰隆财务面临被吞并的境况。
经过多方努力,最后由吉隆坡中华工商总会主席林源德出面与总理马哈蒂尔商谈,提出丰隆欲成为主导银行一事。之后峰回路转,大马政府宣布,将主导银行扩大至十间,丰隆银行赫然在名单之内,令郭令灿安然度过一场劫数。
郭令灿虽贵为大马百亿富豪,生活却极其低调神秘,很少曝光接受媒体访问。在公事上,他是丰隆最高决策人,大马以至香港的十二间上市公司主席,但公司业务动向多由三个弟弟,郭令海、郭令山及郭令成出面主持。其中郭令海最受大哥郭令灿信任,主责大马丰隆银行及香港道亨银行
据说,郭令灿一年只放两星期的假期,喜欢到拉斯维加斯和蒙地卡罗赌场赌上一把,当然,赌额会令你我为之咋舌。
目前丰隆集团仍以马来西亚为基地,在全球拥有14家上市公司,市值高达130亿美元,均由丰隆信贷、谦工业(马)、 丰隆工业及国浩集团4家控股公司控制。这些投资各别分布于香港、新加坡、菲律宾、英国、美国与及澳洲等。
财富是由磨难和勤奋换来的
有个商人临死前告诫儿子:“你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什么叫守信?”儿子问道。“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签字之后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什么叫聪明?”儿子又问。商人微笑着回答,“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郭令明的弟弟郭令裕就是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商人。总是一身深色西装、白色衬衣配搭深色领带的郭令裕,脸上总也带着礼貌的微笑,同媒体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1993年年仅39岁时郭令裕就被推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而他担任会长时,打破了该总商会自1906年成立以来的旧传统,过去的总商会会长都是先从董事开始,再当常务董事(各组主任)、副会长,然后才担任会长。但郭令裕于1991年当选为董事后,即出任总务组副主任,两年后就众望所归直接担任会长。由此可见他在商界获得的推崇。
同时,郭令裕也在丰隆属下多家公司担任要职,包括丰隆国际开发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但他的主要精力似乎是在社会活动上。从80年代开始,丰隆集团算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加坡企业,当时郭令裕带着父亲郭芳枫对家乡的热爱,前往中国福建投资和开拓市场,所以他称自己“对中国开始开放的前15年最熟悉”。
除了在厦门投资的假日海景酒店之外,新加坡丰隆原本准备投资一个2亿至3亿美元的摩托车组装项目,但谈判了无数次,集团认为回报前景不稳,没有进行。以这个例子,郭令裕表达他对中国投资的看法是,“要很谨慎,不然还是不要做。”
郭令裕说:“在投资的程序中,最容易的事情就是签合约,然后放一笔钱进去,如果是这样就证明是投资的话,签100个合约也无所谓,但商人最重要的是看成绩单,怎么投资没有人会注意,能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
郭令裕说,自己常在中国走动,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以来,他进出中国的次数不下200多次。注意到一家台湾饮食品牌“永和豆浆”在中国各大城市开了一间又一间,这使他常常想到,有“亚洲美食天堂”的新加坡,居然在中国没有一家响当当的牌子。“对于商家来讲,一个投资有时赚有时会亏,最重要的是,亏了还可以爬起来。”商家到中国去投资的长期隐忧还是人的问题,郭令裕说,看着过于舒适的新加坡新一代,再看看在逆境和竞争中顽强求生、求存、求突破的中国同龄的一代人,自然会想像,它们未来在同一舞台上竞争的时候,风云天下,谁负谁胜?
郭令明有两个儿子和10个侄儿。他的大儿子在波斯顿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硅谷设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对掌管家族生意的兴趣不大。对于谁会成为自己的接班人,郭令明表示,他目前心中还没有一个特定的人选,打天下的企业家不必赤手空拳从白手起家,主要问题在于你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所继承的产业。因为对家族生意来说,“家庭成员可以是一个极利,也可以是一个潜弊”。早在20多年前,丰隆集团就开始聘用家族以外的专业管理人才,甚至包括一些外族人士。郭令明说:“我相信能找最恰当的人选来担任这个工作,无论他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是外人。”
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必然包括曾经失败或犯过错误,财富是由磨难和勤奋换来的。郭令明坦言,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丰隆”考虑将核心业务多元化,当时,有一位高级经理人说他能做一项业务,年利润率达100%。我当时太年轻了,相信他能做到。我对这项业务不太了解,也不想去调查,我只是相信他。
结果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员工和订单,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一项都没有。公司亏损,资本血本无归。我当时非常固执,不相信该项目会失败,于是追加了更多资金,结果仍不见起色。最后,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关门了事。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败案例,错误在于过于信任高级经理人,涉足不熟悉的行业,而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内在的风险。
我们经营房地产业40多年了,但是有时也犯错误,因为有些变化我们没有预见到。其中有经济的变化,也有环境造成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目前,丰隆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旗下共有110家国际酒店,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国,总客房数目达3万间。它的业务广至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核心业务是房地产投资开发、酒店经营、金融服务、贸易与实业、电子商务。丰隆集团已经成为了新加坡的标杆企业
郭令灿从小勤奋好学,在英国攻读时取得了法律文凭。进入了父亲的公司工作之后,他又钻研了经济、金融等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郭令灿开始主持父亲的丰隆公司的业务工作。在他早期的“自力更生,不断开设公司”的策略和后期的“收购兼并公司”的谋略下,公司的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郭令灿开始主持丰隆公司的业务工作。以他自力更生,不断繁衍的经营策略,使公司的经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一九八二年,郭令灿独具慧眼,买下了在当时还微不足道的香港道亨银行。经过近二十年治理,二00一年时,将这家资本并不可观的小银行以超出公司净值3.33,约53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新加坡DBS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达29亿美元之巨。这一成功的资本运作,是他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商业投资。
后来,郭令灿又以2.3亿马币转让了马来西亚出版社南洋股份有限公司,再一次轰动了东南亚,成为当时媒体和各大报纸疯转的头条新闻。
多次成功的资本运作,使丰隆公司成长为马来西亚数一数二具有出色管理能力的公司,郭令灿亦成为享誉东南亚的管理型企业家。
在数十年的公司经营管理中,郭令灿善于发扬自力更生,集腋成裘的企业精神。在接管丰隆公司时,俟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三间小工厂,资本有限,业务量也同样有限。但自从郭令灿主持公司的经营后,他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增设了多家贸易公司和开办了多家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开始时虽然规模并不大,但由于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业务都相当出色,因此发展十分迅速。这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模式,使小规模逐渐形成了大气候。
同时,郭令灿极为善于吸引人才,并且用人之所长。由于郭令灿自身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营者,深谙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之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他深知任何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其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善吸纳人才,使用人才,才能使企业获取更大更多的成功。由于郭令灿用人得当,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丰隆公司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更加快了整体的发展步伐。
郭令灿在经营中还十分重视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他认识到现代企业形象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十分注重树立企业的形象,弘扬企业文化,对分支机构强调突出企业形象五意:第一,管理形象的意识;第二,服务形象的意图;第三,产品形象的意匠;第四,广告形象的意念;第五,企业文化形象的意会。从而使丰隆公司的事业如日中天,攀登着一个个高峰。
现在的丰隆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马来西亚五大华裔跨国集团公司之一,除了投资金融业、制造业及房地产三大领域外,还涉足贸易、报业和餐饮业,在全球拥有14家上市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
郭令灿的发迹,主要有以下几项高招:
1.善于自力更生,集腋成裘
郭令灿从父亲手中接管丰隆公司时,只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三间小工厂,资本不多,业务量也不大。他主持该公司工作后,针对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增设了多家公司和开办了多家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开始时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瞄准了市场需求,生意都很好,发展十分迅速。这种“无生有,小变大”,集小商品微利之腋,成大批量高利之裘,小规模变成大“气候”,其生财奥妙在于搞现代化专业化大生产。他的丰隆工业、马太平洋工业及谦工业等大规模工业制造集团就是这样形成的。
2.善于吸收人才,用人之长
郭令灿自身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营者,他深深体会到人才是创业之源。任何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其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必须善用将,积极吸纳人才,用好人才,才能使自己的企业获取更大更多的成功。现代经济学已把资本的概念,从生产资料与货币的内涵延伸到商标、技术软件、信誉等“无形资本”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3.善于树立形象,弘扬企业文化 '
郭令灿认识到现代企业形象在国际竞争上已愈战愈烈了。因此,他十分注重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他对直属的各企业,强调突出“企业形象五意”:第一,管理形象的意识;第二,服务形象的意图;第三,产品形象的意匠;第四,广告形象的意念;第五,企业文化形象的意会。现在,郭令灿的事业如日中天,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
新马“丰隆”原本是一家
扬威香港的丰隆集团(Hong Leong Group)是足以让马来西亚引以为傲的大企业,业务横跨香港及世界各地,掌舵人郭令灿更是大马和香港富豪榜的常客。郭令明与郭令灿是堂兄弟。素来以精明见称的郭令灿非凡商业头脑也是郭氏家族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现在郭令灿家族的财富已超过40亿美元,已超过堂兄郭令明。
1963年,父辈的郭芳枫与哥哥郭芳来(郭令灿父亲)分家后,后者到大马发展。1984年,郭家进一步分产,大马郭芳来只分得工厂及贸易业务,并把业务传给郭令灿,自此新马两家人互相竞争,务求要超越对方,双方甚至曾闹出不和的消息。
记得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回忆录》里曾感慨“遗憾马新无法联手组国”,不知郭氏兄弟是否也曾叹息:“丰隆何时能破镜重圆”。如果两“郭”“双剑合璧”,肯定是新马财力最雄厚的集团。“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郭氏家族应该能感受到这句话的价值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国念法律的郭令灿当初从父亲手里接过大马丰隆时,该集团旗下只有丰隆金融、1家贸易公司和3间工厂。野心勃勃的郭令灿,为了让丰隆迅速成为综合型大企业,自80年代起通过多次的收购合并,使丰隆规模迅速成长,广泛进军房地产、制造业、贸易和休闲等领域。曾有分析员形容郭令灿为“企业医生”,他有能力让收购回来的公司转亏为盈,让丰隆成为数一数二出色的管理公司。
郭令灿迄今最成功的投资是1982年买下道亨银行,当时“道亨”在香港是间微不足道的小银行,经过近20年治理,2001年郭令灿将其以54亿美元卖给新加坡发展银行,超过其净值3倍,净赚29亿美元。
郭令灿事业发展最神速是在1994年,安华当上马来西亚的财政部长之时。那时的丰隆,在马来西亚尚欠一个银行牌照。大马政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停止发出新银行牌照,要获得银行牌经营,只有靠收购。已与安华相识的郭令灿,通过运做请安华就亲自出面,游说马联银行大股东邱继炳,出售该银行的股份给丰隆集团,最后成功。
由于取得银行牌照,丰隆霸业成型,业务广及金融、地产、港口及实业。但郭令灿不甘心仅屈身大马,积极扩张业务至国际级的金融中心香港,1991香港丰隆改名国浩集团,以区别大马丰隆集团。至此郭令灿在马来西亚及香港等地共拥有十二家上市公司,规模媲美日本三井商社。当时的郭令灿,成就已超越伯父郭芳枫家族。
然而, 1997年10月的亚洲金融风暴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受到重创,第二年大马更是实施外汇管制,此举对丰隆集团打击沉重。而最伤的更是郭令灿在政治上支柱安华,被总理马哈蒂尔罢免并坐监,郭令灿的形势突然变得险峻。
天下雨又逢屋漏,1999年马来西亚政府下令把全国三十六间银行合并,只可剩低六间主导银行,当中并无丰隆的名字。已经拥有一百六十间分行的丰隆银行和丰隆财务面临被吞并的境况。
经过多方努力,最后由吉隆坡中华工商总会主席林源德出面与总理马哈蒂尔商谈,提出丰隆欲成为主导银行一事。之后峰回路转,大马政府宣布,将主导银行扩大至十间,丰隆银行赫然在名单之内,令郭令灿安然度过一场劫数。
郭令灿虽贵为大马百亿富豪,生活却极其低调神秘,很少曝光接受媒体访问。在公事上,他是丰隆最高决策人,大马以至香港的十二间上市公司主席,但公司业务动向多由三个弟弟,郭令海、郭令山及郭令成出面主持。其中郭令海最受大哥郭令灿信任,主责大马丰隆银行及香港道亨银行
据说,郭令灿一年只放两星期的假期,喜欢到拉斯维加斯和蒙地卡罗赌场赌上一把,当然,赌额会令你我为之咋舌。
目前丰隆集团仍以马来西亚为基地,在全球拥有14家上市公司,市值高达130亿美元,均由丰隆信贷、谦工业(马)、 丰隆工业及国浩集团4家控股公司控制。这些投资各别分布于香港、新加坡、菲律宾、英国、美国与及澳洲等。
财富是由磨难和勤奋换来的
有个商人临死前告诫儿子:“你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什么叫守信?”儿子问道。“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签字之后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什么叫聪明?”儿子又问。商人微笑着回答,“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郭令明的弟弟郭令裕就是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商人。总是一身深色西装、白色衬衣配搭深色领带的郭令裕,脸上总也带着礼貌的微笑,同媒体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1993年年仅39岁时郭令裕就被推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而他担任会长时,打破了该总商会自1906年成立以来的旧传统,过去的总商会会长都是先从董事开始,再当常务董事(各组主任)、副会长,然后才担任会长。但郭令裕于1991年当选为董事后,即出任总务组副主任,两年后就众望所归直接担任会长。由此可见他在商界获得的推崇。
同时,郭令裕也在丰隆属下多家公司担任要职,包括丰隆国际开发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但他的主要精力似乎是在社会活动上。从80年代开始,丰隆集团算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加坡企业,当时郭令裕带着父亲郭芳枫对家乡的热爱,前往中国福建投资和开拓市场,所以他称自己“对中国开始开放的前15年最熟悉”。
除了在厦门投资的假日海景酒店之外,新加坡丰隆原本准备投资一个2亿至3亿美元的摩托车组装项目,但谈判了无数次,集团认为回报前景不稳,没有进行。以这个例子,郭令裕表达他对中国投资的看法是,“要很谨慎,不然还是不要做。”
郭令裕说:“在投资的程序中,最容易的事情就是签合约,然后放一笔钱进去,如果是这样就证明是投资的话,签100个合约也无所谓,但商人最重要的是看成绩单,怎么投资没有人会注意,能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
郭令裕说,自己常在中国走动,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以来,他进出中国的次数不下200多次。注意到一家台湾饮食品牌“永和豆浆”在中国各大城市开了一间又一间,这使他常常想到,有“亚洲美食天堂”的新加坡,居然在中国没有一家响当当的牌子。“对于商家来讲,一个投资有时赚有时会亏,最重要的是,亏了还可以爬起来。”商家到中国去投资的长期隐忧还是人的问题,郭令裕说,看着过于舒适的新加坡新一代,再看看在逆境和竞争中顽强求生、求存、求突破的中国同龄的一代人,自然会想像,它们未来在同一舞台上竞争的时候,风云天下,谁负谁胜?
郭令明有两个儿子和10个侄儿。他的大儿子在波斯顿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硅谷设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对掌管家族生意的兴趣不大。对于谁会成为自己的接班人,郭令明表示,他目前心中还没有一个特定的人选,打天下的企业家不必赤手空拳从白手起家,主要问题在于你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所继承的产业。因为对家族生意来说,“家庭成员可以是一个极利,也可以是一个潜弊”。早在20多年前,丰隆集团就开始聘用家族以外的专业管理人才,甚至包括一些外族人士。郭令明说:“我相信能找最恰当的人选来担任这个工作,无论他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是外人。”
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必然包括曾经失败或犯过错误,财富是由磨难和勤奋换来的。郭令明坦言,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丰隆”考虑将核心业务多元化,当时,有一位高级经理人说他能做一项业务,年利润率达100%。我当时太年轻了,相信他能做到。我对这项业务不太了解,也不想去调查,我只是相信他。
结果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员工和订单,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一项都没有。公司亏损,资本血本无归。我当时非常固执,不相信该项目会失败,于是追加了更多资金,结果仍不见起色。最后,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关门了事。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败案例,错误在于过于信任高级经理人,涉足不熟悉的行业,而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内在的风险。
我们经营房地产业40多年了,但是有时也犯错误,因为有些变化我们没有预见到。其中有经济的变化,也有环境造成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目前,丰隆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旗下共有110家国际酒店,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国,总客房数目达3万间。它的业务广至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核心业务是房地产投资开发、酒店经营、金融服务、贸易与实业、电子商务。丰隆集团已经成为了新加坡的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