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張曉卿 常青集團,世界華文媒體
在马来西亚,提及张晓卿和他的常青集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41岁时,张晓卿白手起家创立”常青”,当时,它仅是一家小小的木材公司。历经20多年 艰辛创业,如今"常青"已迅速崛起成为一家业务多元化的跨国集团,并以3万员工和数十亿 马币的年营业额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 。
1935年,祖籍福建闽清的张晓卿出生在马来西亚诗巫市的一个小山村。年少时,其家境极为清贫,全家人以割胶度难,勤奋好学的张晓卿以半工半读完成小学和中学的学业。
在艰难的生活中长大的张晓卿,自幼便承继了福州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秉性。无法继续深造的 他走出校门闯天下时,便立下大志:一定要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初出茅庐,张晓卿任职于一家木材公司。在工作中,张晓卿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认真策划,竭诚工作,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这段磨练也为张晓卿日后的奋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敢为人先的张晓卿白手起家,创办了常青公司。
当时,这家不起眼的木材公司只有一层楼的办事处,经营伐木和出口圆木生意。张晓卿凭着丰富的商业经验、坚韧的毅力和卓越的胆识,驰骋商场,不懈奋斗,使常青公司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1976年,他的公司获得了沙捞越州4个县的伐木权。在发展木材生意的同时,他开始创办实业。1985年,他投资兴建了常青合板有限公司,拥有4条生产线。1989 年,他又投资兴建常丰合板有限公司,拥有7条生产线,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胶合板厂。
如今,常青集团已拥有24条胶合板生产线,并拥有东马120公顷的森林伐木权,它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一跃成了马来西亚最大的胶合板生产与出口公司。与此同时,张晓卿还率领他的集团远征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西伯利亚、巴西等地,在异国伐木建厂。
1988年,张晓卿斥巨资,收购当时已经破产的《星洲日报》。《星洲日报》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之一,由万金油大王及报业大王胡文虎(永安堂创办人)所创办,因为经营不善,报社关门。“我不忍心看到读了40年的报纸,就这么没了。”张晓卿说。
当时有不少人嘲笑,说这笔钱比扔进水里还不值。可张晓卿暗自觉得,自己在圆一个梦。中学毕业后,张晓卿曾和一位学长试着办了一段时间的报纸,不过没有成功。30多年后,他重新进入这个领域。张晓卿亲自任《星洲日报》的社长,要求记者们写稿子有情有义。从那时起,张晓卿开始建立报业集团,先后收购了《光明日报》和明报集团。
以木材业起家的丹斯里张晓卿,本年度最令人瞩目之举,即是并合南洋报业控股(NANYANG,3964,主板贸易)及星洲媒体集团(SINCHEW,5090,主板贸易),并打造我国首个双重上市(Dual Listing)个案。
星洲媒体将倒置收购香港明报,明报尔后将取代星洲媒体及南洋报业的上市地位,成为首家同时在大马及香港上市的公司。
上述上市计划,三大报业集团合并后,也将维持独立营运,旗下《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及《光明日报》将维持各自品牌及风格。
合并完成后,张晓卿仍是整个媒体集团的最大股东,并坐拥中国与台湾以外最大的中文出版集团。
明报企业指出,与星洲媒体及南洋报业合并完成后,将集团名称改成“世界华文媒体有限公司”(Media Chinese International Limited)。
该集团说,易名可更贴切反映集团、星洲媒体及南洋报业的整合,创造一个全球性华语媒体集团之愿景,以及扩大集团影响力。
张晓卿今日成就是他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这名东马首富自小家境清贫,凭著刻苦耐劳精神,逐步储存实力,并在1976年以41岁之龄创立了常青公司(Rimbunan Hijau),初期以木材业为核心业务,后来多元化至媒体、财务服务及资讯工艺等。
身兼企业人及文化人,张晓卿深谙“规模”与“实力”,是竞争力要素。逾30年来,他也率领常青集团放眼世界,将事业触角延伸至全球各地。
他曾指出,不论求学或做事,都要尽自己本分和能力,不要斤斤计较,也不要投机取巧。
今年11月,大马常青集团也与中国最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简称中石油)签约,首度合作开发中国石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