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3, 2009

公眾持股不達標‧問題在哪裡?



星洲日報

股市情緒熾熱期間,投資者一窩蜂往股市發財,無論藍籌、二三線或炒作股,都成為股友的持有目標,惟在股市低迷不振期,情況則180度扭轉,除了藍籌和大資本股還有捧場客,低價股和炒作股極乏度問人津,一些基本面不錯的二三線股也無法倖免。

股票備受冷落,不少公司無法達到25%股票須由公眾股東持有,和不少於100股由1000名公眾股東持有的公眾分散持股(public shareholding spread)要求,而且須同時符合兩項條件,缺一不可。

公眾股東(public shareholder)一詞,意指和董事部沒有任何關係的股東,包括散戶和機構投資者,換句話說,公眾股東和公司創辦人、執行董事、董事部成員或管理層,沒有任何關係。

不少公眾持股不足的公司,近期忙於向交易所申請延長期限,通過各種方法符合條件,市場人士認為,隨著投資者退場撤資,逾半數的二板股票沒有成交量,公眾分散持股難尋趨勢短期內仍延續。

市場人士看法分歧,一些認為交易所於目前時刻,應伸縮性延長期限,反對意見主張趁機縮減規模,藉除牌令清除沒有成交量公司。

小型和低流通股較明顯

投資者協會主席拿督林華成博士說,經濟不景和股市低迷期間,公眾持股比例不足最普遍,公眾投資者退場觀望、套利減虧止損,此外,大股東趁股價低迷加速收購,也進一步加劇趨勢。

他說,公眾持股不足的問題,主要發生在小資本和低流通量公司,一般上屬二板和MESDAQ公司,以股價分類則有低價股和仙股。

“原因很多,包括盈利不佳、成長潛能欠理想等,加上公司缺乏正面消息,不容易吸引投資者目光。”

他認為,部份公司長期被炒作,被貼上投機股的標籤,股市好景時不炒乏家捧場,一旦市場情緒低落,基本面脆弱很自然被忽略。

與此同時,金融大海嘯和經濟放緩效應,影響不少馬股價格跌破面值,進而削減公司吸引力,加劇公眾股東不願問津的窘境。

他指出,目前逾半數二板上市公司股價已跌破面值,此外,近期的馬股成交量紀錄顯示,約80%的二板公司幾乎沒有成交量。

自動報價市場成交量較二板踴躍,也無法符合公眾持股,相信和大部份公司首次發售新股(IPO)時,由投資銀行包銷顯著比例股票有關,後者較後再配售給機構投資者和大戶,但基本面欠穩和經濟狀況導致配售反應欠佳。

“MESDAQ公司素質良莠不齊,基本面健全的不多,也吸引不了公眾投資者。”

他說,大資本、藍籌股和優質股,鮮少面對公眾持股不足問題,主要是盈利和成長展望良好,較多正面消息推動,公眾股東一般不輕易脫售,而且,還踴躍進行趁低吸納。

“大資本股公眾持股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大股東積極回購股票,拉低公眾持股比例,必須向交易所申請延期達到公眾分散持股。

除牌對付=犧牲小股東?

林華成認為,交易所應考量目前投資氛圍低迷,而伸縮性延長公眾持股期限,若嚴格以除牌措施對付涉及的公司,夾在中間的小股東損失最嚴重。

他估計,全球經濟20或10年才甦跡,股市短期走不出低迷,估計上市公司排隊申請延長的趨勢,還會持續至少6至12個月。

“公眾分散持股一般有幾個模式,常見有發售附加股、發售特別優先股、私下配售新股,大股東獻售普通股、派送紅股、以股票代替股息回饋股東等。”

他說,經濟好景或投資氣氛熾熱時,無論哪個模式,公眾股東都反應踴躍,和目前排隊申請延長獲准有天淵之別。

外資撤退
流通率不足

股市市值規模超出經濟體系能支撐水平,導致投資者的資金額,不能消化股市的股票,公眾股東欠缺購興,導致公眾持股低落。

志必得研究研究經理馮廷秀認為,公眾分散持股不足反映馬股上市公司數目雖多,但流通量不均的陳年弊病,除了允許申請展延,縮減股市規模是另一步驟。

只有採取嚴格步驟才能解決問題根源,例如除牌令減少對付屢次延長期限的公司。

他說,股市市值一旦超越國民生產總值,本地資金將無法吸納全部股票,必須依靠外資,經濟向好時問題有如地毯下灰塵不易浮現。

然而,市場低迷時外資撤資,本地資金退場觀望,大量欠吸引力股票乏人問津。

“在一個高度依賴外資的股市,若國民生產總值低於股市市值,一旦外資無心戀戰,當地資金力量將撐不起股市,馬股是一個顯著例子。”

他說,此問題短期不易改善,因經濟放緩導致投資者意興闌珊,同時,銀根緊縮促使流入股市的資金萎縮。

三分二公司無交投量

馮廷秀指出,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和其他發達股市,股市最高峰期的市值佔國民生產比例也只有90%,以此估算,馬股市值佔國民生產總值80%,是較理想的比例。

在2月間,馬股市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率為90%,較2008年1月的140%,跌了36%,然而,公眾分散持股不足問題開始顯現,馬股平均交投量蒸發近70%,三分二上市公司沒有交投量。

不過,最近隨著股市回溫,市場總值已攀至1兆1061億5000萬令吉。

他說,1993年大牛市期間,馬股市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例介於160至170%,是有史最高水平,然而,熾熱投資情緒和國外投資者踴躍參與,抵銷了公眾分散持股比例不足問題。

馬股市值佔國民生產總值逾100%比重,出現於2007年12月期間的144%,當時正值年杪旺季,外資熱烈買進推動綜指以歷年最高紀錄1445.03點封關。

金融風暴、經濟疲弱和私有化計劃頻仍,大馬股市市值從2007年封關的1兆1061億5000萬令吉,萎縮至2008年封關的6638億令吉,按年蒸發40%。

條例規定不得低於25%

根據上市程序8.15(1)條文,上市公司必須確保整體上市股票中,至少25%股票由1000名公眾股東持有,每名公眾股東的持有股票不低於100股。

交易所或許會批准低於25%,先決條件是交易所對這間公司的公眾分散持股比例,足以在市場流通感到滿意。

上市公司最普遍的作法,是向交易所申請延長期限。公司必須定期每季向交易所匯報公眾分散持股進展,最新的持股比例和公眾股東數目。

若無法在期限內完成,必須公佈原因和另行申請延長,無論獲得批准或被拒絕延長,也必須在交易所網站公佈。

若經過延長後仍處於10%或更低水平,將面對暫停交易,並從交易所發出指示的30個交易日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