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有万能,有惊喜!有财富 = 有美女 ?

在这资本主义的时代,有权有势代表了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只要有钱,很多事情自然迎韧而解,很多纷争也直然的消失。有钱的确可以使鬼推磨。然而,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会说什么金钱不重要,金钱不是万能等等类似的话来掩盖自己没有钱的身份。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有钱是万能的,但拥有财富的确很多东西都能办到,而没有钱连三餐吃什么都要衡量一番。

来到09年的最后一天,笔者就以财富与美女来总结今年的帖子。纵观娱乐圈各大美女的另一半总会是哪里哪里的大富豪,就可得知富豪与美女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不然外界就不会流传一句男人可以生的丑但绝对不能穷。显示再丑的男生只要有钱不怕身旁没有美女。当然在此并不是说所有女生都是贪慕虚荣的,但我敢肯定所有的女生都不希望过着穷日子。剩下的就是那些整天把有情饮水饱挂在口边的人了。

如果你有钱倒可以花几百万来请章子怡吃顿饭,但若你没有钱还是乖乖抱着相片思春吧。别否认了,现实就是这样!改变不了。

让我们来看看娱乐圈里的美女明星们与富豪们:














以上的美女美吗?当然美;富豪帅吗?不见得。

总结,请别再妒忌了,现实就是这样!努力投资,努力赚钱,努力致富,只要有钱你也可以保养个半打一打。希望来年的日子能在股市实现梦想。靠投资致富并不是难以达成的梦想,英超伯明翰新老板杨家诚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从理发师成为大富豪的例子。因此,股友们,敢敢追梦吧!





Tuesday, December 29, 2009

郭令灿 丰隆集团,国浩集团掌舵人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的郭令灿,生于1944年。少年他曾经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后来回到马来西亚,在父亲郭芳来的丰隆公司工作。

郭令灿从小勤奋好学,在英国攻读时取得了法律文凭。进入了父亲的公司工作之后,他又钻研了经济、金融等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郭令灿开始主持父亲的丰隆公司的业务工作。在他早期的“自力更生,不断开设公司”的策略和后期的“收购兼并公司”的谋略下,公司的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郭令灿开始主持丰隆公司的业务工作。以他自力更生,不断繁衍的经营策略,使公司的经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一九八二年,郭令灿独具慧眼,买下了在当时还微不足道的香港道亨银行。经过近二十年治理,二00一年时,将这家资本并不可观的小银行以超出公司净值3.33,约53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新加坡DBS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达29亿美元之巨。这一成功的资本运作,是他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商业投资。

后来,郭令灿又以2.3亿马币转让了马来西亚出版社南洋股份有限公司,再一次轰动了东南亚,成为当时媒体和各大报纸疯转的头条新闻。

多次成功的资本运作,使丰隆公司成长为马来西亚数一数二具有出色管理能力的公司,郭令灿亦成为享誉东南亚的管理型企业家。

在数十年的公司经营管理中,郭令灿善于发扬自力更生,集腋成裘的企业精神。在接管丰隆公司时,俟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三间小工厂,资本有限,业务量也同样有限。但自从郭令灿主持公司的经营后,他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增设了多家贸易公司和开办了多家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开始时虽然规模并不大,但由于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业务都相当出色,因此发展十分迅速。这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模式,使小规模逐渐形成了大气候。

同时,郭令灿极为善于吸引人才,并且用人之所长。由于郭令灿自身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营者,深谙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之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他深知任何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其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善吸纳人才,使用人才,才能使企业获取更大更多的成功。由于郭令灿用人得当,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丰隆公司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更加快了整体的发展步伐。

郭令灿在经营中还十分重视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他认识到现代企业形象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十分注重树立企业的形象,弘扬企业文化,对分支机构强调突出企业形象五意:第一,管理形象的意识;第二,服务形象的意图;第三,产品形象的意匠;第四,广告形象的意念;第五,企业文化形象的意会。从而使丰隆公司的事业如日中天,攀登着一个个高峰。

现在的丰隆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马来西亚五大华裔跨国集团公司之一,除了投资金融业、制造业及房地产三大领域外,还涉足贸易、报业和餐饮业,在全球拥有14家上市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

郭令灿的发迹,主要有以下几项高招:
1.善于自力更生,集腋成裘
郭令灿从父亲手中接管丰隆公司时,只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三间小工厂,资本不多,业务量也不大。他主持该公司工作后,针对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增设了多家公司和开办了多家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开始时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瞄准了市场需求,生意都很好,发展十分迅速。这种“无生有,小变大”,集小商品微利之腋,成大批量高利之裘,小规模变成大“气候”,其生财奥妙在于搞现代化专业化大生产。他的丰隆工业、马太平洋工业及谦工业等大规模工业制造集团就是这样形成的。

2.善于吸收人才,用人之长
郭令灿自身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营者,他深深体会到人才是创业之源。任何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其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必须善用将,积极吸纳人才,用好人才,才能使自己的企业获取更大更多的成功。现代经济学已把资本的概念,从生产资料与货币的内涵延伸到商标、技术软件、信誉等“无形资本”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3.善于树立形象,弘扬企业文化 '
郭令灿认识到现代企业形象在国际竞争上已愈战愈烈了。因此,他十分注重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弘扬企业文化。他对直属的各企业,强调突出“企业形象五意”:第一,管理形象的意识;第二,服务形象的意图;第三,产品形象的意匠;第四,广告形象的意念;第五,企业文化形象的意会。现在,郭令灿的事业如日中天,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



新马“丰隆”原本是一家
扬威香港的丰隆集团(Hong Leong Group)是足以让马来西亚引以为傲的大企业,业务横跨香港及世界各地,掌舵人郭令灿更是大马和香港富豪榜的常客。郭令明与郭令灿是堂兄弟。素来以精明见称的郭令灿非凡商业头脑也是郭氏家族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现在郭令灿家族的财富已超过40亿美元,已超过堂兄郭令明。

1963年,父辈的郭芳枫与哥哥郭芳来(郭令灿父亲)分家后,后者到大马发展。1984年,郭家进一步分产,大马郭芳来只分得工厂及贸易业务,并把业务传给郭令灿,自此新马两家人互相竞争,务求要超越对方,双方甚至曾闹出不和的消息。

记得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回忆录》里曾感慨“遗憾马新无法联手组国”,不知郭氏兄弟是否也曾叹息:“丰隆何时能破镜重圆”。如果两“郭”“双剑合璧”,肯定是新马财力最雄厚的集团。“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郭氏家族应该能感受到这句话的价值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国念法律的郭令灿当初从父亲手里接过大马丰隆时,该集团旗下只有丰隆金融、1家贸易公司和3间工厂。野心勃勃的郭令灿,为了让丰隆迅速成为综合型大企业,自80年代起通过多次的收购合并,使丰隆规模迅速成长,广泛进军房地产、制造业、贸易和休闲等领域。曾有分析员形容郭令灿为“企业医生”,他有能力让收购回来的公司转亏为盈,让丰隆成为数一数二出色的管理公司。

郭令灿迄今最成功的投资是1982年买下道亨银行,当时“道亨”在香港是间微不足道的小银行,经过近20年治理,2001年郭令灿将其以54亿美元卖给新加坡发展银行,超过其净值3倍,净赚29亿美元。

郭令灿事业发展最神速是在1994年,安华当上马来西亚的财政部长之时。那时的丰隆,在马来西亚尚欠一个银行牌照。大马政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停止发出新银行牌照,要获得银行牌经营,只有靠收购。已与安华相识的郭令灿,通过运做请安华就亲自出面,游说马联银行大股东邱继炳,出售该银行的股份给丰隆集团,最后成功。

由于取得银行牌照,丰隆霸业成型,业务广及金融、地产、港口及实业。但郭令灿不甘心仅屈身大马,积极扩张业务至国际级的金融中心香港,1991香港丰隆改名国浩集团,以区别大马丰隆集团。至此郭令灿在马来西亚及香港等地共拥有十二家上市公司,规模媲美日本三井商社。当时的郭令灿,成就已超越伯父郭芳枫家族。

然而, 1997年10月的亚洲金融风暴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受到重创,第二年大马更是实施外汇管制,此举对丰隆集团打击沉重。而最伤的更是郭令灿在政治上支柱安华,被总理马哈蒂尔罢免并坐监,郭令灿的形势突然变得险峻。

天下雨又逢屋漏,1999年马来西亚政府下令把全国三十六间银行合并,只可剩低六间主导银行,当中并无丰隆的名字。已经拥有一百六十间分行的丰隆银行和丰隆财务面临被吞并的境况。

经过多方努力,最后由吉隆坡中华工商总会主席林源德出面与总理马哈蒂尔商谈,提出丰隆欲成为主导银行一事。之后峰回路转,大马政府宣布,将主导银行扩大至十间,丰隆银行赫然在名单之内,令郭令灿安然度过一场劫数。

郭令灿虽贵为大马百亿富豪,生活却极其低调神秘,很少曝光接受媒体访问。在公事上,他是丰隆最高决策人,大马以至香港的十二间上市公司主席,但公司业务动向多由三个弟弟,郭令海、郭令山及郭令成出面主持。其中郭令海最受大哥郭令灿信任,主责大马丰隆银行及香港道亨银行

据说,郭令灿一年只放两星期的假期,喜欢到拉斯维加斯和蒙地卡罗赌场赌上一把,当然,赌额会令你我为之咋舌。

目前丰隆集团仍以马来西亚为基地,在全球拥有14家上市公司,市值高达130亿美元,均由丰隆信贷、谦工业(马)、 丰隆工业及国浩集团4家控股公司控制。这些投资各别分布于香港、新加坡、菲律宾、英国、美国与及澳洲等。

财富是由磨难和勤奋换来的
有个商人临死前告诫儿子:“你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什么叫守信?”儿子问道。“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签字之后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什么叫聪明?”儿子又问。商人微笑着回答,“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郭令明的弟弟郭令裕就是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商人。总是一身深色西装、白色衬衣配搭深色领带的郭令裕,脸上总也带着礼貌的微笑,同媒体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1993年年仅39岁时郭令裕就被推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而他担任会长时,打破了该总商会自1906年成立以来的旧传统,过去的总商会会长都是先从董事开始,再当常务董事(各组主任)、副会长,然后才担任会长。但郭令裕于1991年当选为董事后,即出任总务组副主任,两年后就众望所归直接担任会长。由此可见他在商界获得的推崇。

同时,郭令裕也在丰隆属下多家公司担任要职,包括丰隆国际开发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但他的主要精力似乎是在社会活动上。从80年代开始,丰隆集团算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加坡企业,当时郭令裕带着父亲郭芳枫对家乡的热爱,前往中国福建投资和开拓市场,所以他称自己“对中国开始开放的前15年最熟悉”。

除了在厦门投资的假日海景酒店之外,新加坡丰隆原本准备投资一个2亿至3亿美元的摩托车组装项目,但谈判了无数次,集团认为回报前景不稳,没有进行。以这个例子,郭令裕表达他对中国投资的看法是,“要很谨慎,不然还是不要做。”

郭令裕说:“在投资的程序中,最容易的事情就是签合约,然后放一笔钱进去,如果是这样就证明是投资的话,签100个合约也无所谓,但商人最重要的是看成绩单,怎么投资没有人会注意,能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

郭令裕说,自己常在中国走动,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以来,他进出中国的次数不下200多次。注意到一家台湾饮食品牌“永和豆浆”在中国各大城市开了一间又一间,这使他常常想到,有“亚洲美食天堂”的新加坡,居然在中国没有一家响当当的牌子。“对于商家来讲,一个投资有时赚有时会亏,最重要的是,亏了还可以爬起来。”商家到中国去投资的长期隐忧还是人的问题,郭令裕说,看着过于舒适的新加坡新一代,再看看在逆境和竞争中顽强求生、求存、求突破的中国同龄的一代人,自然会想像,它们未来在同一舞台上竞争的时候,风云天下,谁负谁胜?

郭令明有两个儿子和10个侄儿。他的大儿子在波斯顿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硅谷设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对掌管家族生意的兴趣不大。对于谁会成为自己的接班人,郭令明表示,他目前心中还没有一个特定的人选,打天下的企业家不必赤手空拳从白手起家,主要问题在于你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所继承的产业。因为对家族生意来说,“家庭成员可以是一个极利,也可以是一个潜弊”。早在20多年前,丰隆集团就开始聘用家族以外的专业管理人才,甚至包括一些外族人士。郭令明说:“我相信能找最恰当的人选来担任这个工作,无论他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是外人。”

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必然包括曾经失败或犯过错误,财富是由磨难和勤奋换来的。郭令明坦言,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丰隆”考虑将核心业务多元化,当时,有一位高级经理人说他能做一项业务,年利润率达100%。我当时太年轻了,相信他能做到。我对这项业务不太了解,也不想去调查,我只是相信他。

结果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员工和订单,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一项都没有。公司亏损,资本血本无归。我当时非常固执,不相信该项目会失败,于是追加了更多资金,结果仍不见起色。最后,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关门了事。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败案例,错误在于过于信任高级经理人,涉足不熟悉的行业,而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内在的风险。

我们经营房地产业40多年了,但是有时也犯错误,因为有些变化我们没有预见到。其中有经济的变化,也有环境造成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目前,丰隆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旗下共有110家国际酒店,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国,总客房数目达3万间。它的业务广至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核心业务是房地产投资开发、酒店经营、金融服务、贸易与实业、电子商务。丰隆集团已经成为了新加坡的标杆企业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企业活动震惊市场 2009风云人物谁领风骚?

2009年并不如预期来得糟糕,由于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家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趁着“绿芽”初现,谋划着企业王国的宏图大计。今年的风云人物,都因为有震惊市场的企业活动而入榜。由于这些企业活动的结果,要待到明年才能揭晓,也因此让2010年更教人期待,也为刚恢复生气的商业市场,酝酿着一道道耀眼火花。

郭鹤年:终结糖王传奇
“大马首富郭鹤年,宣布出售糖业务,不做‘糖王’!”
郭鹤年是大马首富,而且有“糖王”的称号。他在今年10月突然宣布以逾15亿令吉的总值,完全脱售大马糖厂的股权、玻州联土局糖厂私人有限公司及玻璃市初平的土地,把糖王宝座拱手让人。
脱售业务,可以是单纯的企业交易活动。但这名极具代表性的大马企业人物,为何要脱售盈利丰厚的赚钱行业,而且买方还是一家政府相关公司?这些“巧合”促使这项企业活动,充满“传奇”。
市场一般相信,他会用来投资丰益(Wilmar)中国的首次公开售股。由于本地糖业的发展因统制价格的限制,及炼糖成本的高企而更显艰巨,因此中国13亿的庞大人口,为郭鹤年的糖业市场提供了良好前景。
郭鹤年把资金抽离大马的举措,也让人对旗下澄心亚洲(Jerneh,6394,主板金融股)的脱售活动更为关注。首富把资金转移其他地区之后,会有怎样的动作?郭鹤年不肯透露,投资者也只好自行洞悉情势了
林国泰:狮城大显身手
云顶(Genting,3182,主板贸服股)在新加坡大显身手的时刻,即将来临……
圣淘沙名胜世界,是林国泰萌生出的概念。由于有人认为,林国泰在2003年加入云顶之后,尚未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这位接班人在新加坡的表现,被喻为他个人的里程碑,也是市场衡量他能力的指标。
但是,圣淘沙名胜世界还未开业,却已经面对棘手问题。
圣淘沙名胜世界,因重新呈交赌场执照的申请书,而必须比原定时间延迟一个月,即直至明年3月份才能开业;市场也开始担心,圣淘沙名胜世界若无法顺利取得执照,度假村内的其他主题区是否也能如期开幕。
除了执照问题,对手--滨海湾金沙综合娱乐城也来势汹汹,公司主席兼总执行长艾德森在回应云顶带来的挑战时,也以老练姿态面对媒体,让人相信两家公司未来势必会有激烈竞争。
在本地市场方面,林国泰要如何运用云顶马来西亚(GenM,4715,主板贸服股)高达50亿令吉的现金,也是大家关注的课题。
林国泰时代已经来临,这位将云顶转型的总舵主,将把集团驶入哪一条康庄大道?市场早已引颈长盼,希望尽早探出端倪。
阿南达:一出手就轰动

阿南达克里斯虽然作风低调,但每年都有轰动商界的新闻端出台面,他在2007年将明讯私有化,之后明讯(Maxis,6012,主板贸服股)重投股市怀抱的新闻,占据各报头条新闻长达一整个星期,这宗全马最大的首次公开售股活动,不但备受瞩目,背后大老板阿南达克里斯南的一举一动,也让人密切关注。
迈入新的一年,预料他旗下的Astro(Astro,5076,主板贸服股)将与明讯合并;另外,丹绒(Tanjong,2267,主板贸服股)旗下的电力及博彩业务是否会进行分拆活动?
阿南达克里斯虽然作风低调,但每年都有轰动商界的新闻端出台面,上述传言让众人对明年的商业活动更具期待,而底牌的秘密只有他本身最清楚
阿都华希:率马银行攻坚
一场收购活动让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陷入多事之秋,阿都华希在收购进入尾声时坐上马银行总舵主之位,等同接下烫手山芋。但冷静的他却以过人的处理能力,用行动向众人展示马银行的坚强韧力。
2009财年第四季,为印尼国际银行及巴基斯坦MCB银行,分别偿还16亿令吉及1亿1110万令吉的减值费用后,轻装上阵的马银行,在经济复苏之际开始了崭新一页。
2010财政年首季,马银行的净利达8亿8818万令吉,比去年同期增加逾一倍,印尼国际银行的贡献亦是盈利主要来源之一。业绩出炉,当初大唱反对收购的人士,顿时哑口无言。
进入2010年,马银行将面对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印尼国际银行及巴基斯坦MCB银行还充满变数;此外,市场也即将迎来更多的并购活动。
马银行这只“老虎”是否已准备就绪,打一场硬仗?相信不久后,就会看到阿都华希挥舞着指挥棒,带领团队冲锋陷阵……
纳沙兄弟:未出手已抢眼
“AP之王”丹斯里纳沙鲁丁,在2008年5月突然离世,企业王国的控制权,也交到了法沙纳沙鲁丁及法力手上……法沙目前掌管外国汽车业务,据知他正和雪佛兰进行洽商,以把后者的经营权纳入纳沙旗下。另外,市场也猜测,法沙将带领团队进军石油及天然气业务
另两名公子纳沙鲁丁及法力,则分别担任吉申(Jetson,9083,主板建筑股)主席及副主席职位,这也是两人首次在上市公司挑大梁,他们会以何种方式管理吉申,令众人关注。
兄弟们在明年会获得什么汽车品牌的经销权?政府在压力下是否会执行外贸促进局的会议中心计划?吉申集团的前景在两名新贵的带领下,会呈现什么画面?可见,纳沙兄弟还未出手,便已成为市场焦点。
赛再纳:带领普腾长征
赛再纳在担任国家汽车控股(Proton,5304,主板消费产品股)的过去4年里,不断有许多流言传出。有人说,他将因为政治压力离开,也有人说普腾将会由另一家本地汽车公司接管。
明年,普腾计划正式生产三菱蓝瑟(Lancer),取代目前的华嘉,并希望在明年以“国际汽车”的模式,推出崭新车款。同时,他也积极与外国车商洽谈,希望改善普腾的技术问题。
最令人关注的,还是政府进一步开放国家汽车政策后,普腾是否有能力站稳脚步?看来,成功让普腾转亏为盈的赛再纳,还不是时候喘气歇息,他要带领普腾长征的路,还很漫长……
沙里尔:入主公积金局
今年对前任马资源(MRCB,1651,主板建筑股)集团董事经理沙里尔立查来说,肯定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12月1日,他坐上雇员公积金局的第二把交椅,成为副总执行长,负责管理3420亿令吉的基金。
“人往高处”这句话,用在沙里尔身上再恰当不过。他在2001年加入马资源,并开始建立名声。虽然吉隆坡中环广场的发展计划,曾导致噪声四起,但此计划却是这一带发展愿景的起点。
他的产业背景,让市场相信公积金旗下的投资组合或将出现改变,他的投资策略也是市场关注的事项。
熟悉沙里尔的人透露,他是一名能干的领导人,低调却有伟大抱负,心中的宏图应该比目前所担任的职位更高。
他将为公积金局注入什么新元素?可以肯定的是,沙里尔在公积金局的表现,将成为他往后事业路的标杆。
郭令灿:并购动作频频
翻开报章不难发现,丰隆银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股)创办人丹斯里郭令灿所参与的企业活动,已占据了今年多个新闻头条。
金融市场的韧力还未完全恢复,郭令灿旗下的多个银行集团,却在今年大展雄心,接二连三的启动并购计划。
丰隆银行于去年买入中国成都银行20%的股权之后,在今年11月频密的增持由香港李氏家族控制的东亚银行,积极招兵买马收购东亚银行。
今年12月,丰隆银行宣布取得国家银行同意,将与国贸资本(EONCap,5266,主板金融股)进行并购洽谈,正式开启了本地的银行并购活动。
郭令灿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拥有敏锐企业嗅觉的他,在进行企业谈判时有着超强的耐心,而且总能以好价钱买入另一家公司。
这是否意味,他会以意想不到的价格,收购国贸资本?累积了东亚银行足够的股票后,艾芬银行会不会是他的下一个目标?他又会如何整合收购后的银行,谱写下一段序曲?
阿兹米尔:引领马航翱翔
马航(MAS,3786,主板贸服股)前任总执行长拿督依德利斯离开马航,踏上仕途担任拿督斯里纳吉新内阁的不管部长。
他遗留下来的位子,很自然地由第二把交椅--总财务长阿兹米尔接任。
目前为止,马航的业务转型计划已迈入第二阶段,但阿兹米尔基本上只是延续执行依德利斯在离开之前定下的蓝图,尚未立下新目标,展示个人风格。
然而,马航开始因为护盘失利而面对亏损,财务也濒临PN17边缘,在航空业还未全面复苏、燃油成本难以预测的情况下,阿兹米尔感受到了庞大压力。
阿兹米尔要如何继依德利斯之后,再为马航缔造佳话?当股东开始因为马航的财务而怨声载道之际,阿兹米尔要如何化险为夷?看来,明年对阿兹米尔来说,将不是轻松的年头……
纳西尔:心中早有盘算
对纳西尔来说,今年肯定充满惊喜,当金融市场一片淡静之际,联昌国际(CIMB,1023,主板金融股)却着手进行两项大型的企业活动--负责明讯的30亿美元重新上市活动,及国家石油总值15亿美元的回教票据发行活动。
另外,联昌国际也在今年宣布,计划在泰国进行双边上市,有望成为当地第三大的上市公司。虽然市场一直有传言,当拿督斯里纳吉担任首相后,会在财政方面寻求弟弟纳西尔的意见。
但纳西尔一再强调,他将像领域内的其他领导人一样,针对纳吉担任财长及首相后的政策给予咨询,绝不偏帮。
迈入2010年,他将如何在本地及区域透过并购活动,让联昌国际成为区域内的顶尖银行集团?本地银行市场将出现4家外国商业银行之际,纳西尔要如何应对?这位只有42岁的最佳总执行长,虽表示难为明年做计划,但相信他心中早有盘算。
郑鸿标:热忱在未言休
今年7月, 传来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创办人丹斯里郑鸿标入院的消息,市场开始揣测他是否会因此离开他创办了43年的大众银行。
市场甚至因此传出丰隆银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股)的丹斯里郭令灿,及联昌国际的拿督斯里纳西尔,有意买入郑鸿标的股权。
虽然还有两年就迈入80岁高龄,但郑鸿标身边的亲信却指出,他仍对银行充满热忱,还未打算退下郑鸿标在43年前,以35岁的年龄创立大众银行,他凡事亲力亲为、敏锐、保守却也创新,愿意接受市场的高度变化。
在他的治理下,大众银行每年捎来良好成绩,是一家声誉良好的上市公司。由于他成功透过专业化的管理方式打理银行,因此市场担心,少了郑鸿标的大众银行,是否也能做得如目前一样好。
当银行领域竞争剧烈之际,大众银行会如何应对?他是否有意出售24%的股权?
相信在新的一年,上述疑问自有解答。而不管郑鸿标的去向如何,他和大众银行早已划上等号。
赛莫达:人低调动作大
这名低调的企业家,每年都有令人惊艳的企业动作。
震惊2009年商界的,莫过于贸易风(Tws,4421,主板消费产品股)收购国家稻米(Bernas,6866,主板贸服股)股权的活动。
由于贸易风在进行强制性全面收购国家稻米后,必须配售股权,这批股票的定价如何?赛莫达又会把股票配售给谁?成为市场明年期待的新闻。
市场也预计,他旗下的马矿业(MMCCorp,2194,主板贸服股)、多元重工业(DRBHcom,1619,主板工业产品股)、还有贸易风集团将会在明年展开一连串的动作。这包括:多元重工业是否会获得普腾的控制权?马矿业取消了和迪拜世界在柔佛160亿令吉的合作计划,前者在动荡的中东,是否受到严重影响?
林启明:左右国贸资本
今年74岁的林启明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却也异常低调的企业人物。这名新加坡籍企业家在国贸资本的影响力,曾一度因为博智资本崛起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而被削弱。
今年,他透过质疑银行的资本管理政策,而重新树立本身的地位。市场人士认为,虽然林启明并非董事局一员,但却有足够的影响力,左右一些主要政策,这包括了拒绝由博智资本提出的附加股筹资计划。
目前,他和长青集团的丹斯里张晓卿,共同拥有国贸资本逾30%的股权。除了国贸资本外,他的公子也持有大马唯一一家镀锡公司——马镀锡(Perstima)32.85%的股权,让他成为间接大股东。
市场认为,林启明的股权是国贸资本及丰隆银行是否达成收购协议的关键,他在脱售股权一事上,将以什么做考量?国贸资本明年的动向又是什么,这些都将为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手套股真能长红吗?


今年里头,若你的投资组合里拥有比重大的手套股,必定让你的投资回酬远远超越大市。然而时至今日,手套股仍然是值得投资的股项吗?笔者不置可否。近来,笔者身旁依然有人谈论起应否买入手套股。然而,我只答了一句,我绝对不会在现阶段买入,尽管仍然有很多证券分析行给予手套股很高的评级。一来,证券行的话不能尽信,二来,各个手套股股价已经超越基本面了。



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原因,证券行本来就是跟大势的,当大势纷纷唱好手套股时,证券行就把最乐观的信息带给大家,反观,则传达最悲观的信息,他们要的是能够产生共鸣的效果。



第二,手套股股价已经超越基本面了,我们以各公司的产量来看,现在国内7间手套公司都同时抓紧禽流感的手套需求而大量扩充生产量,以便能分得一杯羹。以现阶段来看,几乎所有手套公司都面对供不应求的现象,订单源源不绝的来,结果业绩长红。大家都扩充生产线,大量生产。当大家在一窝蜂的生产时,危机已经开始浮现了。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市场是由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的,也就是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两者取一个平衡点。当大家蜂拥生产时,供给只会不断的增加,若需求没有大家预测般的殷切时,或许会导致削价战,大家的盈利都会受到影响。以现在各手套股的本益比而言,已经把未来的盈利计算在内。若是年初已超低价买入的投资者,当然还可继续持有,但若现在才入场抢购,实属不太理智。笔者预计供不应求的现象将会在未来6-12个月内浮现。手套股老大顶级手套已经开始增加额外16条生产线,更在泰国中国设厂,大力扩充生产量,预计明年产量达345亿只。高产尼的产能预料也将从现有的111亿提高到180亿只。速伯玛也达上百亿只。稳大的增产更从30亿到45亿到2011年的55亿只。两年内产能提高八成,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成长率!!再加上贺特佳,利得股份,来百利的产量,预计明年总产能达到800亿到900亿只。以现有全球63亿人口而言,每人必须消费10几只的手套,像你我这些普通人而言,一年里面要消费5只手套都难了,更何况更何况10几20只。

虽然各国的医疗保健开销每年都在成长,而手套的需求每年更成长10%。但现有的增产速度而言,供过于求是迟早的事。再加上乳胶价格是随着石油浮动的,当石油价格不断攀高时,厂商的生产成本势必大大增加,到时盈利还能长红吗?所以以现在的手套股实在太热了,绝不适合追涨。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售5年以上產業免繳盈利稅‧產業復甦獲動力

(吉隆坡)政府宣佈轉售5年以上產業無需繳交產業盈利稅,提前為市場送上“聖誕禮物”,市場歡呼聲一片,分析員認為政府態度軟化可為產業領域提供喘息空間,而放寬產業盈利稅機制有望進一步推動市場購興,看好產業領域將欣欣向榮至2010年。

首相兼財政部長拿督斯里納吉宣佈,政府將會從明年開始徵收產業盈利稅,不過,凡是轉售5年以上產業者,則無需繳交產業盈利稅。

“儘管產業領域已出現復甦跡象,但政府仍感覺需要進一步動力以強化實力。”

高檔產業最大贏家

黃氏星展唯高達研究表示,上述政策對領域影響正面,因早前措施不利於長期投資者和準備“小屋換大屋”的人士(儘管近期巴生河流域中高檔產業,特別是圍籬和有地住宅產業需求依舊強勁),整體領域料可從市場情緒改善獲利,最大贏家料是受產業盈利稅重新落實影響最深的高檔產業/貝他業者,當中包括東方(E&O,3417,主板產業組)、龍鳳控股(DNP,2976,主板產業組)和陽光(SUNRISE,6165,主板產業組)。

此外,首相也宣佈為鼓勵投資者在本地投資酒店業,政府將讓重新裝修酒店的投資者,享有60%的“再投資津貼”,為期15年,對現有酒店業務的東方、K L C C產業(K L C C P,5089,主板產業組)、怡保花園(I G B,1597,主板產業組)和雙威城(SUNCITY,6289,主板產業組)是利多

達證券分析員陳錦明指出,相關宣佈正面,畢竟消費者都不願支付更多的稅務,但政府早前已釋出將檢討產業盈利稅的實施方式,因此消息普遍符合市場預期。

政策修改市場反應正面

“雖然政府政策橫擺不定已影響消費者信心,特別是外國投資者,但從今日(週四,12月24日)產業股普遍上漲,不難看出市場對政策反應相當正面。”

大馬私人業務評價者和房地產顧問協會(PEPS)主席黃廣安也對此大表贊同,認為盈利稅的推介將有利於約束投機活動,而5年以上的產業投資並不具投機性,政府順應民情豁免之,將可避免侵蝕年長者退休資金。

“雖然明年1月開跑的盈利稅勢必影響外資,5%盈利稅並僅是外資購置產業主要考量,政治、增值和經濟等因素也是關鍵考量因素,相信影響並不會太大。”

益資利研究表示,儘管在5年內脫售產業者仍將徵收高達5%產業盈利稅,但相信政府態度軟化將為產業領域提供緊需的喘息空間,主要是釋放政府將持續為產業領域成長提供支撐的訊號。

“雖然產業盈利稅調整將抑制產業投機活動,但我們對此仍感到安慰,因5%稅率影響遠比2007年4月1日暫停的30%稅率輕微。”

不過,分析員指出,就算擁有產業盈利稅,近來數週有地住宅產業認購率表現依舊強勁,特別是雙層排屋,半獨立式洋房和別墅,主要歸功於當前低利率環境以及經濟展望改善。

“因此,透過放寬產業盈利稅機制,我們相信購興將再度升溫,特別是那些希望“小屋換大屋”,並急於脫售現有產業的人士。”

產業需求仍穩定高檔產業公司受惠最大

益資利研究認為,儘管政府重新落實產業盈利稅,但產業需求依舊穩定,而近期產業股飽受價格調整衝擊,相信產業領域將持續“超越大市”至2010年。

“我們相信涉足中高檔住宅產業業務如雙威城和實達(SPSETIA,8664,主板產業組)將從強勁需求獲利,名列領域投資首選,而怡保置地(IJMLAND,5215,主板產業組)和馬星集團(MAH SING,8583,主板產業組)也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實達受惠大

黃氏星展唯高達研究對產業領域也抱持“正面”看法,看好實達將成為2010年產業市場復甦的最大受惠者,因他們高度曝露於大眾市場,對產業盈利稅重新落實和抵押貸款利率上調影響並不大,加上核心需求獲得年輕族群、影響力提昇、對衝通膨和誘人融資配套支撐

不過,僑豐投資研究指出,儘管政策調整明顯合理,不必讓名副其實的長期投資者支付產業盈利稅,但5%產業盈利稅仍可能對投機者/短期投機者信心帶來中期影響,但並不會對產業領域帶來顯著變化

“儘管如此,在另一波供應潮、5%產業盈利稅明年1月生效,以及多家國內銀行上調抵押貸款利率,均將對市場信心和需求帶來衝擊,料巴生河流域高檔公寓前景在2010年上半年仍非常黯淡。”

短期或面對調整

分析員認為,現有產業股估值仍不足以獲得“加碼”評級,主要是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產業上漲週期可能無法延續至2010年,短期可能面對緩和調整,維持領域“中和”評級,因投資者可能傾向短期套利。

政府派聖誕禮物大型產業股交投熱絡

政府宣佈脫售5年以上產業可免繳盈利稅,獲市場廣泛讚賞,帶動馬股產業股全面上漲,產業指數上漲6.73點或0.89%至764.25點。

大型產業股交投熱絡,當中實達以起6仙的3令吉74仙開出,隨後在洶湧買盤支撐下,漲幅迅速擴大,最高上漲10仙或2.72%至3令吉78仙,最終掛3令吉74仙,起6仙;馬星集團和森那美(SIME,4197,主板貿服組)不起反跌,前者跌1仙至1令吉81仙,後者掛8令吉97仙,跌2仙。

高檔產業類股受追捧,東方以起1.5仙的99.5仙開出,在買氣烘托下股價節節攀高,一度上漲6仙或6.12%至1令吉零4仙,閉市掛1令吉零2仙,起4仙;陽光同樣高開高走,股價最高上漲4仙或1.89%至2令吉15仙全日最高,最終以起1仙的2令吉12仙掛收。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豪赌美国避开经济大萧条 泰珀猛赚70亿美元

(纽约22日讯)2009年金融市场波涛汹涌,焦头烂额者众,当很多人看淡后市,美国对冲基金公司老板泰珀胆识过人,即使全世界都看跌,他却看涨,仍坚信自己眼光,过去1年公司录得70亿美元(241亿令吉)巨额盈利,个人也赚得超过25亿美元(86亿令吉)收入,是近年来最高的单年获利纪录之一。

报道指出,说穿了,其实泰珀是对美国能否避免重蹈经济大萧条的一场豪赌。

泰珀被形容为大市好友中的典型投机主义者,今年2月至3月,一众投资者纷纷弃守银行股,唯独他大手买进。他忆述说:“我感到只得我一人,甚至没有人出价。”而他的豪赌表明他胜利了。

泰珀以约3美元(10.32令吉)的股价购入美国银行,又以不足1美元(3.44令吉)的价格购买花旗银行,到了夏季,他出售部分股票,破纪录劲赚10亿美元。

●南洋商报

美09年十大财经热点

(纽约23日讯)过去一年,美国经济一度处于大萧条边缘,金融系统濒临崩溃,汽车业巨擘通用汽车(GM)申请破产,失业率急升至双位数,随着华府救市渐见成效,经济复苏,股市急弹,美国人经历了犹如坐过山车般大升大跌的一年。

美联社访问美国报业编辑,选出2009年10大财经新闻,包括经济跌后反弹、汽车业崩溃等,重温今年经济大事。

1.经济浴火重生
美国今年首季经济录得27年来最大跌幅,但在华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下,经济在第三季止跌回升,结束自30年代以来最严重及最深的滑坡。但衰退令当地流失720万个职位,有1540万人失业,令失业率自二战以来第二次突破两位数。

2.汽车业崩溃
美国汽车销售跌至26年低位,令通用汽车及克莱斯勒最终需要申请破产保护令。通用汽车为节省成本,被迫关闭或出售旗下数个知名品牌,包括土星及悍马等,以及削减分销商。

3.断供破纪录
失业人数暴增,令即使是优质抵押的业主亦未能还款,断供收楼个案升至400万宗,现时有破纪录的14%业主逾期还款或断供。自房地产泡沫爆破以来,美国人的物业价值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

4.股市收复失地
美国股市自3月低位显着反弹,道指迄今升约3900点或59.5%,因裁员潮放缓,企业盈利回升。

5.中小银行破产潮
消费借贷及商业抵押的坏账持续恶化,美国今年已有140家地区银行倒闭,创自1992年以来新高。商用物业市场急泻,令承担大量商业抵押的中小型银行所受的打击较大型银行严重,需要大笔资本抵销亏损。

6.美国财赤急升
救市基金及军费上升,令联邦赤字急升两倍至破纪录的1.4兆美元(4.82兆令吉),相当于不论男女老少,每个美国人背负4700美元(1万6168万令吉)赤字。

7.马多夫锒铛入狱
吸资500亿美元(1720亿令吉)、史上最大规模的庞氏骗局元凶马多夫终锒铛入狱,被判监禁150年,余生将在监仓度过。

8.重手救市有后遗
华府的经济刺激方案令汽车及房屋销量回升,惟市场质疑一旦退出刺激方案,经济复苏能否持续

9.消费者节约成风
向来“大花筒”的美国人在经济衰退中变得节俭,增加储蓄率,而佔美国经济约七成的消费开支近日虽然有所改善,但仍远低于衰退前水平。

10.金融改革停滞不前
随着金融系统回复稳定,在金融业的反对声音下,奥巴马政府的金融改革计划停滞不前。众议院在12月已通过金融改革方案,容许华府分拆可危及经济的企业,并成立新机构监管银行业,但改革方案能否在参议院上通过仍然存疑。

●南洋商报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全球最佳品牌100强


国际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如何评估企业价值、确定《商业周刊》全球最佳品牌的上榜者呢?品牌入榜门槛包括:至少1/3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认知度不仅限于其主要客户群,以及企业营销和财务数据可以公开获得。这便把大多数电信业巨头和沃尔玛等商业巨擘挡在了榜单之外,因为这些企业往往通过不同品牌和旗下私企来开展全球业务。


另外,Interbrand公司只就单个品牌的实力排名,不考虑品牌组合,因此类似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等企业便无缘上榜。航空企业也未列入评选范畴,因为受航线和航程等因素影响,我们很难判断它们的品牌效应究竟对其销售额存在多大的影响。医药品牌没有参评则是因为消费者通常更看重它们的产品而非品牌。


《商业周刊》认同Interbrand公司的评估体系。后者测评品牌价值的方法与评估其他类企业资产相同,即基于这一品牌今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收入。接着,Interbrand公司将综合考虑多名分析师的预测和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再通过自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测算出这些收入的净现值。所有评估基于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的前一年内的数据。


第一步,计算某一品牌的销售额占其所属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其中,一些品牌几乎是所属企业的全部收入来源,比如麦当劳。另一些品牌则只隶属于企业旗下部分业务,比如LVMH集团旗下品牌路易威登。根据分析师的报告,Interbrand公司估算出每个品牌的产品及服务今后5年内可能带来的销售额和收入。


第二步,估算直接由品牌价值带来的利润。Interbrand公司扣除了运营成本、税收以及相关资本支出成本后,得出这一品牌的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收入。Interbrand还计算了这一品牌借助专利和管理力等其他无形资产给企业收入带来的影响。


最后,把品牌今后收入潜在值折算成净现值。Interbrand公司考虑进即期利率和这一品牌的总体风险预测等因素来估算最终的品牌价值。具体考虑因素包括:品牌的市场领导力、稳定性和全球影响力即跨越地理与文化界限的能力等。最后的计算结果将把品牌当作一种金融资产来衡量。《商业周刊》和Interbrand公司认为,这一计算结果能够最贴切地体现一个品牌实际的经济价值。


可口可乐

IBM

微软

通用电气

诺基亚

麦当劳谷歌

丰田

英特尔

迪士尼

惠普

梅赛德斯-奔驰

吉列

思科

宝马

路易威登

万宝路

本田

三星

苹果

H&M

美国运通

百事

甲骨文

雀巢咖啡

耐克

SAP

宜家

索尼

百威

UPS

汇丰

佳能

Kellogg's

戴尔

花旗

JP摩根

高盛

任天堂

汤姆森-路透

Gucci

飞利浦

亚马逊

欧莱雅

埃森哲

eBay

西门子

亨氏

福特

Zara

箭牌

高露洁

安盛(AXA)

MTV大众

施乐

摩根士丹利

雀巢

Chanel

达能

肯德基

阿迪达斯

BlackBerry

雅虎

奥迪

卡特彼勒(Caterpillar)

雅芳

劳力士

现代

爱马仕

舒洁(Kleenex)

瑞银

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

保时捷

松下

蒂芙尼(Tiffany & Co.)

卡地亚(Cartier)

GAP

必胜客

强生

安联(Allianz)

酩悦香槟(Moet & Chandon)

BP

Smirnoff

金霸王(Duracell)

妮维雅(NIVEA)

PRADA

法拉利

阿玛尼

星巴克

兰蔻(LANCOME)

壳牌

汉堡王

VISA

ADOBE

雷克萨斯

彪马

BURBERRY

Polo Ralph Lauren

金宝汤


转贴自《商业周刊》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积极与银行商纾困方案。未来数周LCL存亡关键

現金僅夠維持日常運作

劉增銘在出席特別股東大會後指出,公司現仍有些許現金流,僅夠維持日常運作,絕非銀行預期“瀑布”般源源不絕,並不足以承擔所有債務,將積極與債權人洽商債務重組問題。

們並不想逃避責任,將積極與資產接管人合作,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但現在主導權在銀行手裡,“企業生命”現掌握在他們手裡,若銀行棄我們於不顧,最終公司可能得從‘零’重新出發。”

2億索賠若順利將改善財務

對此,劉增銘不免感到無奈和感嘆,公司並非因誤決定,超支等問題而陷入財困,只是迪拜倒債風暴下的受害者,若當地超過2億令吉的索賠工作順利進行,公司財務況將獲得大幅改善,但卻未能獲得充份時間解決。

目前,迪拜現佔LCL企業營業額的80至90%,但當地多數處於竣工或收尾階段的工程,卻因迪拜債務危機而開始面對收款延遲、工程延長等問題,最終導致公司財務陷入困難。

詢及公司未來方向,他指出,“當前任務就是處理眼前問題,並未想得太過長遠,對我們而言,現在3天就如1年般漫長,我們的企業生命非常脆弱,未來數週更是關鍵期。”

他說,未來路途將非常艱辛和挑戰,已做好可能接獲更多借貸和債權人的索償通知的心理準備。

擬定重組計劃

與此同時,LCL企業主要子公司――LCL家具遭債權人接管,劉增銘表示,相關事項僅將對子公司業務帶來影響,集團仍可持續運作,已與專業和顧問緊密擬定重組計劃,以符合PN17公司上市條例。

“但是,礙於現有時間敏感,我並不便透露重組計劃等詳情。”同時,他也不願評論會否進行裁員的問題。

不過,市場投資者可不會對資產遭接管消息默不吭聲,以賣壓做出立即回應,促使股價開盤即跌1仙至16仙,隨後跌勢更進一步擴大,最終以跌2仙或11.76%的15仙全日最低價掛收,自迪拜倒債風暴於11月下旬爆發以來,股價迄今已蒸發約55%。

感慨銀行雨天收傘

銀行害怕違約率增高,對企業急抽銀根,不願與企業共渡時艱,“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心態,令劉增銘感慨萬千。

早與銀行洽解決方法

他有感而發表示,迪拜倒債危機導致當地工程收賬延遲,公司已透過會晤與磋商積極解決問題,並與債權人積極接洽尋求寬容,但各銀行都有自己的立場,當他們終止對公司的支持,接下來的問題只得由公司自行解決。

“我們積極與迪拜當局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逼不得已情況下將訴諸法律行動,但唯恐延長收款期限,因此已事先和銀行溝通,但可能他們在當地業務涉足不深,並未能設身處地給予體諒,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解決。”

心痛抵押股票被脫售

同時,他也對銀行鑒於其無法如期償還貸款,將貸款抵押的1600萬股股票進行脫售感到非常失望和傷心。

目前,LCL企業正與債權人洽談重新調整貸款償還期限,包括拖欠艾芬銀行及回教銀行的7200萬令吉,至於其他潛在拖欠貸款銀行有大馬銀行、安聯銀行、Muamalat銀行、國貿銀行、聯昌投資銀行、韓國進出口銀行(Exim Bank)、科威特金融機構、大眾銀行、渣打銀行及蘇格蘭皇家銀行。

去留交董事部決定

樹倒猢猻散,LCL企業的倒下,加上掌舵人股權悉數脫售,更令市場格外關注公司未來的人事動向。

續擔任執行主席受迪拜債務危機影響,LCL企業掌舵人劉增銘無法還債,作為抵押的公司股票悉數被迫脫售償還部份債務,使他不再持有這間公司任何股票,失去在這間公司的控制權。

對此,他特別以採訪時的席位開玩說“這就是現在我靠邊坐的原因”,但表示未來去留將由董事部決定,現仍繼續擔任執行主席一職,並與工作夥伴緊密合作,為公司盡一切努力,直到最壞情況發生,惟未透露是否會回購相關股權,重掌大權的可能。

不過,從劉增銘對早前到迪拜隨行採訪的筆者說出簡單一句“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一起去迪拜”,道盡其對公司的種種不舍和心酸。

納西爾:銀行照章行事

聯昌集團(CIMB,1023,主板金融組)旗下的聯昌回教銀行,在逼倉行動下脫售LCL企業執行主席劉增銘的11.2%股權,讓他失去在創辦公司的控制權,給人“銀行雨天收傘”

的感覺,聯昌集團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納西爾今日(週四,12月17日)表示,銀行只是依照程序行事。

他說:“我本身非常同情他(劉增銘),但是,這一批股權是抵押,無力攤還,銀行賣掉抵押索回部份貸款,就是這麼一回事。”

他表示,他也是看報導才知道這件事,也為LCL企業的遭遇感到惋惜。

他說:“LCL企業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如果不是迪拜風暴,不會有今日的結果。”

LCL企業因為迪拜風暴無法收到工程款項而倒債,劉增銘是將名下所持有的所有11.2%LCL企業的股票抵押貸款援助公司,但因為股價暴跌無法補倉,也無力攤還貸款,被聯昌回教銀行脫售這批抵押股權,失去在LCL企業的股權。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关于刘增铭--千年道行一朝丧

刚看了一篇关于刘增铭的纪事,一篇相当久的报导独家采访。在lcl出事前看到这篇报导的人一定会对此人的管理能力非常有信心。但很可惜,可能太过于急进发展,大势进军中东,而错误估计“ML"的帐是特别难收的。这一跤后恐怕不容易东山再起了,一来已经失去控制权了,二来欠人一屁股债。

以下是是篇报导详细内容:

刘增铭:借梯上高楼
“我从投资失败中得出的一个经验是只有建立在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合作才是稳固的。所以,我与合作伙伴都是从朋友做起。”而善借他人的智慧是刘增铭领导的LCL成长为国际化公司的缘由之一。

“只要是装饰中需要的产业,我都全心去做。”马来西亚LCL集团总裁刘增铭的这句话,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LCL能成为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室内装修及材料供应集团和大马最早上市的装饰公司之一。在他投资中国的“前哨”——槟城小馆里,这位华人企业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了自己的成功心得。

“我曾经败得很惨”

“我曾经失败过,败得很惨,把我辛苦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赔光。”刘增铭坦率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那是1989年,一直专注于室内装修的刘增铭有感于装修承包工程的时断时续,经营风险太大,希望开展一项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业务。经过市场考察,刘增铭选择了家具行业。 当时他选择投资方向的标准是:不投竞争太激烈的领域,不做技术门槛太低的项目。因此,刘增铭不会选择与本国的小家具厂竞争,他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为了满足国际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刘增铭不惜重金引进国际先进的家具生产线,重塑LCL质量标准,随后与国外的经销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刘增铭说,第一年的经营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到了1990年,对方突然变卦,无故单方撕毁合同,导致家具公司的产品大量积压,投资无法收回。

“1990~1991年,是我生意的最低谷。我不得不暂时放弃家具业,花了大约3年的时间,重回装饰主业。”刘增铭强调自己的投资方向没有错,错在对市场的风险估计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家具厂,他几乎放弃了自己的装修主业。

“从此以后,我确立了一条投资原则:无论投资什么行业,一定不能影响到主业的发展。就像我今天投资的这家‘槟城小馆’,即使将来不能盈利,也不会对LCL的发展造成任何影响。我更多的是希望借助这个餐厅,打造一个投资中国的信息平台,帮助我了解中国市场。” 实现工业化品质管理

1985年,23岁的刘增铭与两个同道中人联合开了一家小小的装修公司,他们的创业资金只有3000元人民币。十几年后,这个小公司已经成为坐拥千万资产的大集团,合约工程价值达4亿元人民币。 刘增铭认为,LCL的成功在于高品质的服务和专业的精神。他说,LCL的口号是要做到客户心目的中的100分,而不是99分。

1990年的投资失败后,刘增铭流失了很多客户。在重新找回客户的过程中,刘增铭对如何保持装修品质的稳定性思索良久。后来,他总结出,只有将装修的每一个细节制度化才会有稳定的高品质。 所以,刘增铭在公司内部进行品质管理试验,使装修程序化,详细规定了每一个环节的制作顺序和手法,并有专人监督,这使原本自由、散漫的装修工作变得严谨而专业化。有些工人受不了这种约束,自动离开。而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来。 这种品质管理的方式为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创了一条很好的道路,使LCL从马来西亚众多的装修公司中脱颖而出。

1999年,LCL成为马来西亚最早的一家获得ISO体系认证的装修企业。刘增铭说,拿到了ISO的认证,就等于拿到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两个转折点

1997年,LCL成功竞标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国际机场,获得了主要装修承包商之一的资格。刘增铭说:“这是LCL最大的转折点,也是我事业上的大事记。从开始接手到工程结束,LCL逐渐提升为马来西亚的一家顶级室内装修承包商。也是在此时,我开始重新考虑LCL的市场定位,准备向国际承包商的角色转型。”

LCL接手吉隆坡机场的第一个项目是马航贵宾厅。对当时的LCL来说,是一个大挑战。因为有关工程规定必须在60天内完成,许多承包商因此而退出竞争。但刘增铭对自己说:“能否扬名立万就看这个项目了。”于是,刘增铭每天调动上千名工人,24小时昼夜开工,终于在规定期限内完工,“而且品质没有降低,即使是机场当局也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啧啧称奇。

忆起当年,刘增铭倍感欣慰。 刘增铭说,今天LCL所承包的工程合约来源,有一半以上是“重复订单”。吉隆坡国际机场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一些政府工程。比如,半政府机构的布特拉再也控股有限公司、大马财政部和外交部政府大楼等项目。最令人诧异的是大马政府近几年在外国多个大使馆的室内装修工程,都是由LCL集团一手包办。

刘增铭说“承包大马驻外大使馆的室内装修更多的是机缘巧合。一向以来,大马在外国的大使馆及领事馆都交给当地的承包商去做,直到我们去争取大马驻美国大使馆的装修工程。从而促使外交部向政府建议,以后驻外大使馆和领事馆的装修工程应该优先考虑大马公司。”

LCL一手承包了大马驻美国大使馆的室内设计、装修和施工,包括所有使用的装修材料、家具和附件等,绝大部分由大马运往当地。刘增铭向记者解释说“所有材料由马来西亚运过去,首先是国家政策的鼓励,其次是出于对材料品质的考虑。记得最初把大马家具以货柜形式通过海路运输时,很多人都以为我疯了。那是大使馆装修中一项在古巴的工程,从大马到古巴海路运输需要60天。因为货柜在船运期间犹如烤炉,很多人以为不待家具运抵古巴,早已支离破碎。可事实却出乎大家的意料。”

大马驻外大使馆项目的巨大成功,无疑是LCL进入国际市场最好的宣传,也成为LCL事业的第二个转折点。 刘增铭认为LCL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站式全包服务,从提供原材料到工程设计与装修,LCL可以独立完成。“在大马仅此一家。”刘增铭很自豪于这一点。

2004年1月LCL在马来西亚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后,刘增铭开始带领着他的团队南征北战,到中国、印度、中东地区开辟新市场,同时也在东盟各国中分一杯羹。

请来大使做军师

刘增铭自言“才疏学浅”,所以总强调,要把企业做好,必须要请到更多的人才,“所谓兵将齐全,事业才能成功。” 大马的媒体评价说,刘增铭虽然在商场上尽量低调,但也是一位长袖善舞、广结善缘的商人。

大马评定政府承包商资格的基本条件是30%的土著股权。为了提升LCL在马来西亚的地位,刘增铭引进了一些马来投资伙伴。在选择合作伙伴上,刘增铭的眼光非常独到。比如现任的集团执行董事,曾是马航高职人员,专职机场工程管理和行政事务。 当LCL定下要走向国际市场的目标后,刘增铭又开始寻找能够帮助他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的合作伙伴。

由于LCL集团一直以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使其在政府官员中拥有着很好的口碑。所以当刘增铭亲自出面力邀已经退休的前大使加盟公司时,大使都欣然而往。现在,刘增铭很自豪的说,LCL集团已经吸引了四位前大使加盟。 现任集团主席拿督赛阿里尖法兹拉退休前是驻泰国大使,曾在世界多个国家担任大马理事。可以说,在争取布特拉再也和外国领事馆的装修工程合约上,主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现在这些大使就像刘增铭的智囊团,帮他把握国内外的政策趋向和市场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我的任务就是如何把他们的意见收集起来,转化成商机。”刘增铭微笑着对记者说。 在北京开这家“槟城小馆”就是接受了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的意见。刘增铭虽然一直希望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因为中国的装饰业竞争太过激烈,使刘增铭不敢贸然行事。所以当大使提出在中国开一家马来风味的小吃店作为桥头堡时,刘增铭认为找到了进人中国的绝好切入点。

在朋友的基础上谈合作

刘增铭在开辟国际市场和跨行业经营时,基本上不会采用独资的方式。他的理由是如果对一个市场和行业不了解时,与其花费很长时间去熟悉,不如联合当地的企业或者有经验的专才来共同经营,这也是保证LCL稳健扩张的方式。 刘增铭与集团负责餐饮的谢总的合作就是一段佳话。原来谢总在马来西亚经营着一家餐馆,刘增铭是他的常客。一来二往间,两人就成为了朋友。一天,刘增铭又去餐馆吃饭,看到谢总情绪似乎有些低落,便关切地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谢总吐露出最近与股东之间发生的不愉快,正犹豫是否退出这家餐馆的经营。 这时刘增铭已有意介入餐饮业,苦于没有觅到合适的人选而暂时未动。谢总将近20年的餐饮业经营管理经验,早就为刘增铭所看中,当下提出:“我投资,你来经营怎么样?”心仪刘增铭为人很久的谢总欣然应允,卖掉原来的所有股份,投奔刘增铭,全权负责LCL在马来西亚的餐饮业务。

刘增铭还向记者透露,他已与北京的一家装饰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LCL将会以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的装饰市场。 也许是出身贫寒,曾经被人轻视的童年经历,使他更加懂得人与人相互尊重的价值;也许是天性的缘故,刘增铭不愿意抛头露面。只要公司需要,他宁愿做一个幕后老板,让更合适的人走上企业前台。 当他在马来西亚自己的餐馆中吃饭时,没有人会想到他是老板。人们都以为谢总就是老板。时常有不知情的朋友过来跟他打招呼,他也从不说穿。他说,他非常喜欢看到谢总他们把自己视为公司的主人。

经营企业的心得使他明白善借他人的智慧是成功的前提。


转载自《中国经济周刊》 2004年第08期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LCL - New admission into PN17 该来的始终还是会来。。。


交易所今日正式宣布lcl被打入冷宫,这结果早已在预料之中。公司负债比高达4倍左右,主要应收账款都在迪拜,很可能泡汤的了。暂时应该没人愿意接手这烫山手芋。


还记得笔者在一个月前曾经发表过对此公司的评论,印象深刻的是此文章浏览率高得惊人。想必很多人都认同本部落的观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回旧闻)虽然这伤痕至今还未平复,但看看现在的情况,笔者算是幸运的了,至少还能拿回一半的本金,反之,收至现在的人恐怕欲哭无泪。另一方面,曾经讲过一句“宁可别人负我,我也不负人”的那位神仙,到目前为止,还没现身,甚至自己抵押的股票被逼脱售而失去公司控制权后,依然不敢出来见人,应该是躲在迪拜不敢回来了。


敲锣打鼓的进军迪拜,安安静静回到大马,挥一挥衣袖,不带一片云彩。反而带回一大堆烂账。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LCL Announcement pursuant to Practice Note 17

1. INTRODUCTION

Pursuant to Practice Note 1/2001 of the Main Market Listing Requirements of Bursa Malaysia Securities Berhad (“Bursa Securities”), LCL had on 10 December 2009 announced that it had defaulted in its payment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LCL hereby announces that LCL is considered a Practice Note 17 (“PN17”) Company pursuant to Paragraph 2.1(f) of PN17 as the Company is unable to provide a Solvency Declaration to Bursa Securities (“the First Announcement”).

2. OBLIGATIONS OF THE COMPANY AS A PN17 COMPANY PURSUANT TO PN17
Pursuant to the PN17, LCL is required to comply with the following:(i) within 12 months from the date of this First Announcement:submit a regularisation plan to the Securities Commission (“SC”) if the plan will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business direction or policy of the Company;

or

submit a regularisation plan to Bursa Securities if the plan will not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business direction or policy of the Company, and obtain Bursa Securities’ approval to implement the plan;

(ii) implement the regularisation plan within the timeframe stipulated by the SC or Bursa Securities, as the case may be;

(iii) announce within three (3) months from this First Announcement, on whether the regularisation plan will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business direction or policy of the Company;

(iv) announce the status of its regularisation plan and the number of months to the end of the relevant timeframes on a monthly basis (“Monthly announcement”) until further notice from Bursa Securities;

(v) announce its compliance or non-compliance with a particular obligation imposed pursuant to the PN17 on an immediate basis;

(vi) announce the details of the regularisation plan (“Requisite Announcement”) and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pany is able to comply with all the requirements set out under paragraph 3.1 of PN17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risation plan, which shall include a timeline for the compl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risation plan.

The Requisite Announcement must be made by a corporate finance adviser that may act as a principal adviser under the Securities Commission’s Guidelines on Principal Advisers for Corporate Proposals;

and(vii) where the Company fails to regularise its condition, announce the dates of suspension and de-listing of its listed securities immediately upon notification of suspension and de-listing by Bursa Securities.

3. CONSEQUENCES OF NON-COMPLIANCE WITH THE OBLIGATIONIn the event LCL fails to comply with the obligations to regularise its condition, all its listed securities will be suspended from trading on the next market day after five (5) market days from the date of notification of suspension by Bursa Securities and de-listing procedures shall be taken against the Company, subject to the Company’s right to appeal against the de-listing.

4. STATUS OF PLAN TO REGULARISE CONDITION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LCL is looking into formulating a regularisation plan to regularise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of the Company. Upon completion, the requisite announcement detailing the regularisation plan shall be announced to Bursa Securities in due course.

This announcement is dated 15 December 2009.

Sunday, December 6, 2009

分享集:善用市值选股

我常常劝告股票投资者多做功课。不少投资者见到我时总是申诉找不到资料,或者不会分析资料,以此作为不做功课的藉口。

报纸有鉴于此,都尽力提供有助投资者把投资做得更好的资料。不但提供,而且还不厌其烦的加以分析,投资者只要稍微用心去阅读,就可以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定,或是选出更有价值的股票作为投资。

就以《南洋商报》每逢星期一出版,随报附送的《理财第一》周刊,就刊登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但我怀疑,到底有多少人认真去阅读,并且应用在投资上,恐怕大部分人都是翻阅一下,就搁置一旁,不肯化时间去深入阅读,实有负《南洋商报》财经组帮助你赚钱的苦心,殊为可惜。就以该周刊内的《每周股价与损益表》为例,此表内的数字,实际上很有价值,可以帮助你赚钱,请不要视而不见!

就以该周刊内的《每周股价与损益表》为例,此表内的数字,实际上很有价值,可以帮助你赚钱,请不要视而不见!

现在我就以《每周股价与损益表》(下称“表”)为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资料。

“表”提供有用线索你不是常常申诉不晓得怎样选择股票吗?实际上此“表”已为你提供有用的线索。

“表”中第五栏为“市值”(RM’000),由后面算起来第六栏为“净有形资产”,将这两栏挂钩,你就可以找出那只股票值得投资。

“市值”(Market Capitalisation)就是以有关公司股票的闭市价(通常是星期五最后一个成交价)乘以有关公司的股票数额(“表”中第四栏)而得出的,这是股市给予有关公司价值的估值。

但是,你不必去计算,《南洋商报》的财经组知道你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的习惯,为了方便你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阅读此份资料,他们已替你计算出来了,这就是第五栏“市值”下的数字。

“净有形资产”(Net Tangible Asset,简称NTA)就是有关公司每股的净有形资产价值,是以有关公司的股东基金(Shareholder’s Fund),除以有关公司的股票数额得出的。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家公司的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Tangible Asset)和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两种,有形资产是指厂房、土地、机器等有形可见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商誉(Goodwill)、商标(Trademark)等无形可见,却有价值的资产。

由于无形资产在产品滞销时就没有价值,所以我们在计算公司的价值时,只考虑有形资产,因为这是可以随时变卖,取回现金的,是比无形资产更可靠,更实际的资产。

“股东基金”就是从公司的总资产中,扣除总债务得出的资产价值,假如公司清盘的话,“股东基金”就是股东可以取回的款额,通常是以每股计算的。

市值和净有形资产选股现在让我以聚美(Choo Bee)(工业股,编号5797)为例,说明如何以“市值”和“净有形资产”选股。根据11月30日“表”中提供的数字,聚美以每股RM1.50的闭市价(见《本周每天闭市价》星期四栏),聚美的“市值”为168,152,000(后面的000就是“市值”栏目下的’000),也就是1亿6815万2000令吉。

也就是说,如果你以每股RM1.56买进该公司全部股票的话,全部只花1亿6800多万令吉,你就拥有聚美整家公司了。这是股市给聚美的估值,故叫“市值”。

再看“净有形资产”栏下,你会发现聚美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为RM3.40,乘以聚美的股票数额107,790,000股(见“股票数额”栏),得出RM366,486,000,也就是3亿6600多万令吉。(聚美的股票数额为109,903,000股,这107,790,000是已扣除库存回购股票)这3亿6600多万令吉,就是属于股东的净资产总额,假如公司清盘的话,股东可以取回此数。

跟聚美的市值1亿6800多万令吉相比,你会发现,聚美的净资产总额3亿6600多万令吉,比市值高出一倍以上。这等于说,你以每股RM1.56的市价购买聚美的股票,是以RM1.56买到价值RM3.40的资产,或是以1亿6800多万令吉,买到价值3亿6600多万令吉的资产,折扣超过50%。

聚美股价毫被低估

所以,从资产的角度看,聚美的股价毫无疑问的是被低估了。你要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聚美应是受考虑的对象之一。

但是,我必须马上在这里指出:⑴净有形资产价值只是评估一只股票的标准之一而已,而一只股票是否值得买进,还要找出股票的“真实价值”(Intrinsic Value),而真实价值还包括其他标准,比如本益比、毛周息率、每股净利等。

所以,不可一见到资产价值被低估就买进,还要做更多的功课,佐以更多的资料,才能作出应否买进的决定。幸亏《南洋商报》的财经组已替我们做了不少功课,“表”中提供了聚美其他有用的资料,请读者细读及善加应用。

⑵聚美只是资产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之一。实际上,如果你细读“表”中资料的话,你会发现,即使在股价已经上升了一大截的今天,仍有许多股票价值低,值得买进作为长期投资。聚美创于1971年,经营大五金近40年。

根据“表”中资料,该公司去年每股净利2角7分(无巧不成书,我查出这也是该公司过去十年每年的每股平均净利),本益比5.86,毛周息率为2.88%。其他资料可读该公司年报及季报。.《理财第一》还有许多有用的资料,都是《南洋商报》花时间花精神替你准备的,有助你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定,值得你去细读、深读。

Saturday, December 5, 2009

部落易名声明

本部落从即日起将易名为投资.致富。易名是为了让读者瑾记此四言,投资的最终目的在于致富,而不谨谨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好过一些些。有了良好的投资习惯,致富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Wednesday, December 2, 2009

依恩奥次季盈利飙逾20倍

(吉隆坡26日讯)在产业业务强劲的贡献以及谨慎的成本管理下,依恩奥(E&O,3417,主板产业股)在2010财年第二季的税前盈利,飙升超过20倍。

在截至2009年9月30日止的第二季内,依恩奥取得2049万9000令吉的税前盈利,较去年的95万令吉,劲扬20.58倍。

其第二季营业额,也上涨79.46%至1亿1475万9000令吉,去年同期为6394万6000令吉,主要贡献来自产业的销售和发展中的产业计划。

在截至2009年9月30日的首9个月,依恩奥取得2999万7000令吉的税前盈利,较去年同期的1643万9000令吉涨82.47%;其营业额则从1亿5263万9000令吉,上扬23.61%至1亿8867万4000令吉。

●南洋商报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Prestigious project by E&O

St.Mary Residence




Seri Tanjung Penang:



























40-storey Hotel/Office Tower by E&O @ Kia Peng & Jalan Conlay




Thursday, November 19, 2009

从LCL看到小投资者的无奈, 更看到了刘老千的虚伪

LCL负债比偏高,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账目一季比一季难看,但却得到国内第一大证券行给予很高的评级,然而一直以来就只有这间证券行在不断的吹捧买入,想骗小散户的血汗钱。最近,LCL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而面临倒闭的风险已经看出端倪了,稍有注意的投资者应该会留意到近几个月来,董事局成员不断卖票,清完手上的票,然后辞职。接下来,公司创办人重新委任新的董事接替。直到近日,就连最大股东刘增铭也卖票了,短短一个星期坚持将近12%的票。本星期继续减持至剩下10%左右。很明显,公司已经很有问题了。创办人希望能卖多少就卖多少,卖完后相信公司会清盘。试问,一间底子好的公司,创办人怎么会疯狂卖票呢?生气的是当公司出问题时,创办人竟然还编出一大堆谎言,什么进军阿布扎比,什么加强追回应收账款,什么竞标大型工程,什么策略伙伴。What the HELL!!这一切,都是为了诱骗衷心耿耿的股东继续持票,小散户买入,好让董事们有机会出票。就连安排新的管理层也是为了安抚散户的心。刘老千真的用心良苦。怎么可以那么没business ethic阿。笔者当初买入的原因就是看好刘增铭这个人很有野心,可以把一间不怎么起眼的室内装修公司,在中东发展成得那么大。既然进军迪拜可以那么成功,那进军阿布扎比也应该会复制成功才对。谁知,当看到刘增铭丢票时,就知道事态不妙了,自己手上的票也是时候忍痛卖出了。或许公司内部还有许多黑洞是还没揭发的,例如拖欠员工薪水,账目比实际情况还糟。最近公司自愿性与marina bay解约,相信是两间公司同时出现问题,lcl籍此解约,背后原因应该是公司无法得到银行贷款,工程没办法进行,但却编出什么the settlement is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ompany..在此,劝请依然持有lcl的股东们,立刻脱售,这是只地雷股,不久将来可能列入pn17。一间连贷款,公司员工薪水都还不起的公司,一毛钱都不值!

好一句“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人”出自刘老千的名言。这句话真的内有乾坤,别有洞天。或许原意是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绝不负我。

从此事件可以得出结论:
1)千万不可跟股票讲感情。只买赚钱的公司。
2)千万别相信国内证券行的话。他们也是要吃饭的。特别是最大那间。

经过了lcl这一仗,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只把以前所赚的钱全数回吐,而且蒙亏好几千,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针不刺到肉不知痛,不见棺材不留泪。这一次真的让我感受到投资股票的危险性。以前总觉得股票市场就是聚宝盆,一个月三几千的收入并不是问题。虽然心非常痛,但我相信这是过渡期,也让我反省了过去的投资策略,只想着要赚快钱,输了又心又不干,继续豪赌投机。

明白到
1)投资股票一定要买年年赚钱的公司,一年不赚必须马上被淘汰。
2)必须买进超级抗跌的高息股。靠被动收入慢慢累计财富,欲速则不达。

虽然这一仗真的把我的信心从高峰坠入谷底,但却浇不熄我对股票的热情,我依然相信我能靠股票赚取一桶金。打算暂时休息几个月,全力退出股海,把手头所有的资金买入抗跌高息股。过去的亏损就算了,通过股息慢慢累计吧。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郭令燦或棄艾芬 利用東亞闖中國

(吉隆坡16日訊)國浩集團(Guoco Group)相中香港東亞銀行(BEA),引發艾芬銀行(Affin Bank)與豐隆銀行(HLBANK,5819,主要板金融)合併傳聞,惟分析界揣測,幕后推手丹斯里郭令燦最終或放棄艾芬,目標瞄準龐大可觀的中國市場。

我國富商郭令燦持有的國浩,最近頻頻增持東亞股權,備受海內外媒體關注。

郭令燦此舉被視為敵意收購,讓市場臆測,一旦成功入主,透過東亞間接持有艾芬20.5%股權,將與旗下豐隆銀行合併,繼而晉升國內第4大銀行集團。

但志必得證券研究主管馮廷秀與不願具名的分析員皆認為,國浩藉由東亞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的可能性甚于併購艾芬。
馮廷秀回應《中國報》詢問時直截了當排除豐隆與艾芬合併的可能性,直言:“絕對不可能!”
“只要看艾芬背后的大股東軍人基金(LTAT),就知道合併乃無稽之談。”
他認為,豐隆近來的海外業務拓展焦點落在中國,國浩極可能把東亞視為在大中華市場大展拳腳的墊腳石。

個人不准持2銀行

“即使國浩成功掌控東亞,繼而間接持股艾芬,最終或也因為條例放棄艾芬股權。”
不願具名的分析員也透露,根據1989年銀行與金融機構法令(BAFIA),不獲准個人同時持有兩家銀行的股權,而且個人在銀行持股頂限為10%,機構持股頂限則是20%。

“但東亞獲允許持有艾芬多達25%股權,以及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要板金融)創辦人丹斯里鄭鴻標持股24.08%,都屬于特例。”

豐隆艾芬若合併晉第4大銀行
豐隆銀行與艾芬銀行若合併,將晉升國內第4大銀行集團,以1168億令吉資產總額一舉擠下興業資本(RHBCAP,1066,主要板金融)和AMMB控股(AMMB,1015,主要板金融)。
根據聯昌證券研究分析報告,無論是艾芬或國貿資本(EONCAP,5266,主要板金融),若豐隆與任何一方合併都會讓資產激增,長期來說有助節省成本。

豐隆目前為第6大銀行集團,若併購艾芬將使資產增長47%,收購國貿資本則將勁揚55%。
若豐隆與艾芬合併,資產規模將達1168億令吉,躍升至國內第4大銀行集團,超越興業資本的1046億令吉,及AMMB控股的921億令吉。 同時,總貸款將達到576億令吉,存款總額為919億令吉。

不過,潛在併購計劃或使豐隆分行網絡重疊,導致關閉分行需要前置費(upfront fee)。
再者,豐隆未履約貸款(NPL)率只達1.3%,艾芬與國貿資本各達2.9%和2.3%。

東亞拒評論

在新加坡的東亞高層對國浩收購傳聞三緘其口,不願作任何評論。

東亞副總執行長李民斌,不願評論有關國浩計劃收購東亞的傳言,並希望媒體和市場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揣測。

他僅表明,東亞會繼續專注本身業務發展,及擴展東南亞市場,同時配合大中華市場的發展步伐。

同樣也在新加坡的東亞主席李國寶,皆謝絕回應媒體,不于置評。

艾芬股價創52週新高

一個傳言,艾芬(AFFIN,5185,主要板金融)漲至52週高位!

艾芬和艾芬-WC(AFFIN-WC,5185Y,主要板債券)隨著合併傳聞價量齊升,雙雙衝上10大上升榜和熱門榜。

艾芬今早挑高5仙,以2.42令吉迎市,漲幅急速擴大,一度勁揚32仙至盤中最高的2.66令吉,寫下52週新高。

休市時,艾芬漲幅稍收窄至25仙,暫掛2.59令吉,半日成交量1015萬5800股。

艾芬-WC更是炙手可熱,微增1.5仙以16.5仙報開后漲勢驚人,盤中衝上44.5仙,大漲29.5仙或2倍,幾乎漲停板,隨后以38仙暫休,激增23仙,以1億1173萬2000股成交量冠蓋馬股市眾多股項。

相對的,豐隆銀行今天走勢平平,開市與休市皆平盤報8.32令吉,僅有51萬7800股易手。
根據ECM證券研究分析報告,艾芬股價已從本月6日的2.12令吉,上揚10.4%至13日的2.34令吉。
艾芬52週最低股價為1.22令吉,按照今午2.59令吉休市價計算,股價勁揚1.12倍。

閉市時,艾芬報2.64令吉,漲30仙,成交量1602萬5700股;艾芬-WC收44.5仙,揚29.5仙,成交量1億7793萬8500股;豐隆銀行則報8.30令吉,跌2仙,183萬1300股易手。

TA Global plans to include HK or Singapore listing?


TA GLOBAL Bhd, en route to a listing on the Main Market of Bursa Malaysia, has lined up a series of plans for next year, including a possible dual listing abroad.


It is learnt that shareholders are looking to list the company either in Singapore or Hong Kong, a year after its local debut, to build up the brand internationally.


TA Global is due to list on Bursa Malaysia on the 23rd of this month.


Its parent, TA Enterprise Bhd (TAE), aims to raise RM230 million from the listing. TAE has folded all its property assets into TA Global to "unlock the hidden value".


"TA Global will be taken global. In future, it will have a presence in the US, Asia-Pacific starting with Singapore, and Europe, targeting the UK first. It will develop luxury properties and buy hotels," a source told Business Times.
At present, TA Global is focused on Malaysia, Australia and Canada.


On the home front, it has lined up some RM7 billion worth of property development projects to be launched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They include Dutamas in Mont'Kiara, U-Thant 28 in Ampang, Seri Suria in Sri Damansara, Nova Square and two 50-storey residences near the Petronas Twin Towers in 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In Canada, TA Global owns Terasen Centre (a triple A office building) and the four-star Aava Whistler Hotel. In Australia, it owns the five-star Radisson Plaza in Sydney and the Westin Melbourne.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buying the Swissotel Merchant Court hotel in Singapore for S$260 million (RM632 million).


The source also said that TA Global was poised to launch a mixed development comprising luxury apartments, office towers and a hotel in Canada in 2010/11.


TA Global director and co-founder and TAE managing director Datin Alicia Tiah confirmed the plans for Canada, but declined to elaborate.


"We are looking at it. We have the landbank ready, but we want to wait for the right time to launch," she told Business Times at TA Global's prospectus launch in Kuala Lumpur in October.


Tiah had said she was looking to build TA Global's hospitality and property investment business by taking it global.


The plan includes buying four- to six-star hotels below market value and raising the company's image.


"It is still a good time to buy as prices are low. Locally, we hope to have a hotel in Penang and Malacca. We may build the hotels on our own or take over existing buildings."


TA Global, with RM2.4 billion of assets, was also eyeing hotels in international gateway cities like London and New York, Tiah said.

Saturday, November 14, 2009

真正的投资者需要三个性情

本杰明·格雷厄姆或许比心理学家更了解市场情绪的危险性。他认为真正的投资者应该从性情方面进行区别,而不仅仅技巧。投机者往往很忧虑、急躁、不理性,因此他们最大的敌人是他们自己。他们可能在数学、财务或金融方面出类拔萃,但是如果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样无法从投资中获利。因此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经常是那种冷静,耐心和具有理性性情的人。对此罗伯特·海格卓姆作出进一步阐释。


第一、真正的投资者能保持冷静。他们知道股价受到各种合理和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会剧烈地上下波动。当他们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很镇定,绝不会惊慌失措,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公司仍然保持吸引他们第一次买入公司股票时的质量,价格肯定是会回升的。在这一点上,巴菲特一直坚持:除非你能够看见自己的股票下跌50%仍然不会惊慌,否则就不要进入市场。事实上,只要你对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感觉良好,你应该对价格下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一种能够使你的股票获利的方式。


真正的投资者的性情最出色的还在于,当市场处于另一个极端时,他们面对整个市场的整体影响的时候,也能保持冷静。当一只股票、一个行业或一个基金突然受到公众的瞩目时,一般的投资者都会不做思考地冲进去。但是麻烦在于,当每个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那么就没有人可以获利。在1999年的《财富》杂志上,巴菲特谈到影响大量牛市投资者的“不容错过的行动”因素时警告:真正的投资者不会担心错过这种行动,他们担心的是未经准备就采取这种行动。


第二、真正的投资者是有耐心的。他们不会卷入公众的热情之中,他们会等待合适的机会加入。他们说“是”的次数不是那么经常。巴菲特回忆,他早年在格雷厄姆-纽曼工作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在格雷厄姆分析了那些可能购买的一只股票之后,都拒绝了他的推荐。巴菲特说,格雷厄姆不会轻易购买一只股票,除非各种情况都对他有利。巴菲特在这段经历中学会了说“不”的能力。对一个投资者来说,拥有说“不”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巴菲特相信,今天的投资者都不是等待为数不多的特别优秀的公司,而是觉得必须购买太多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往往是很普通的股票,为了强调格雷厄姆的教育,巴菲特经常用打卡进行比喻:卡上只有20个孔,每作出一项决策,就在卡上打一个孔,在余下的时间里他就少了一个孔。如果投资者能受到这样的控制,他们就会耐心地等待好的投资机会的出现。


第三、真正的投资者能保持理性。他们在一个思维清楚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和世界。他们既不过于悲观,也不过于乐观,相反,他们能够一直保持逻辑性和理性。


巴菲特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习惯上不喜欢对他们有利的市场,却喜欢对他们不利的市场。当市场上涨时,他们就觉得乐观,而当市场下跌时,他们就觉得悲观。当他们把这种情绪变成行动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低价卖出,在高价买进,但是很显然,这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在巴菲特看来,当其他人都感到悲观时,真正的投资者应当感到高兴,因为他看到事情的真相:这是以低价买进真正优秀公司的最好时机。巴菲特说,悲观情绪是“引发价格下挫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希望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交易,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情绪,而是因为我们喜欢这种情绪带来的价格。乐观情绪是理性购买者的敌人”。


1979年,道指工业平均数稍稍低于账面价值;股票平均收益率为13%;债券利息率在9%-10%之间浮动,但是大多数退休经理人还是优先选择了债券。巴菲特为此在《福布斯》杂志写了一篇题为《你在股市上花大价钱买了个愉快协议》的文章,对这种不合逻辑的选择进行解释:也许投资组合经理人觉得最近形势不明朗,因此最好还是不要进行证券委托。巴菲特说,这种心理,必须承认“未来形势永远都不会明朗”,而且“你为愉快协议支付了大价钱”。


投资者的乐观或悲观都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想法,而预测未来的结果最多只是机警的,因为乐观或悲观的情绪是以情感为基础而不是以分析研究为基础,那么这种预测就是完全是愚蠢的。巴菲特从未预测过市场何时会上涨,何时会下跌,相反,他一直关注的是市场的情绪变化,并据此采取行动,那就是他著名的那句话:在别人贪婪时谨慎,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Friday, November 13, 2009

传郭令灿敌意收购东亚银行


国浩集团招兵买马准备接管

(吉隆坡13日讯)消息透露,大马富豪丹斯里郭令灿旗下的国浩集团,正频密增持由香港李氏家族控制的东亚银行,并且积极招兵买马准备敌意收购东亚银行。

根据香港《明报》报道,有90年历史的东亚银行向来由李氏家族掌舵,然而8年前出售道亨银行、坐拥大笔现金的大马富豪郭令灿,今年透过旗下国浩集团频密增持东亚。

目前,市场视之为狙击东亚银行以重返香港银行业的举动,这个消息刺激了东亚股价向上。

此外,该报道也指出,消息人士透露,约1个多月前,国浩已委派国际知名猎头公司Spencer Stuart,组织一支专责收购的团队,而这支团队执行收购的对象,正是东亚银行。

《明报》向国浩求证,发言人重申东亚银行是国浩其中一项策略投资,立场一直无变。但对于有否成立团队收购东亚等其他问题,确表示不作评论。

收购银行可行报告已完成

消息人士透露,国浩委派国际猎头公司Spencer Stuart组织的团队,所被招揽的人士仅获通知雇主是国浩集团、并向郭老板汇报;而且,一项有关收购一间银行的可行报告已经完成,并且是这支团队的执行蓝本,团队将负责收购一间银行。

消息人士续说,这支国浩的收购团队,将负责执行收购东亚银行的计划;团队成员除了可能聘用的银行专才,亦打算招揽企业传讯这类宣传工作的主管,反映分工甚为细致。

东亚可能并入丰隆银行

据悉,这支团队的功能,有别于投资银行的草拟收购合并文件等工作,相反是较多从事开展收购及一旦正式接管等任务。针对此事,Spencer Stuart美国总公司未有回应。

事实上,郭令灿在马来西亚持有丰隆集团,在港则有国浩;丰隆集团旗下的丰隆银行在港亦设有分行。其公司网页显示,该分行只从事财资市场及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未有涉足商业及零售银行业务;若国浩收购东亚,甚有可能将之并入丰隆银行。

另外,国浩拟敌意收购抑或狙击东亚,博取李氏家族回购股权等传闻也甚嚣尘上,有关消息继续刺激东亚的股价,继周三急升逾15%。

不过,东亚主席李国宝昨天发表声明,表示不知股价上升的原因,指目前没有收购或变卖的商谈或协议需公开,亦无任何可能影响价格的事宜需公布。


国浩收购东亚有技术性障碍

(吉隆坡13日讯)根据马来西亚的监管要求,国内公司不能拥有二家或以上的银行。据外电报道,目前国浩持有马来西亚艾芬银行集团百分之20.5%股权,如果收购东亚,可能不被监管机构批准,或需要申请豁免。

此外,国浩大股东郭令灿也通过旗下丰隆集团持有丰隆银行。 按照上市规则,如果国浩向东亚提出全面收购,其在东亚的持股量必须达到29.99%,才可以启动有关机制。

根据《信报》报道,公开资料显示,国浩现在的持股量为8.1%,距离达到全购的水平仍然颇远。难与股东联手收购倘若国浩继续通过在二手市场吸纳的方式增持,即需要购入4亿640多万股,假设买入价为27.86元(12.26令吉,最近一次增持的平均价),则须动用22亿3250万元(9.823亿令吉)。

这还未计算东亚股价持续飙升,增持的成本只会有增无减。 截至今年6月底,国浩的手头现金达228亿元(100.32亿令吉),与上述的金额比较,收购东亚绰绰有余。

不过,这个方法需时,国浩用上接近一年才增持至8.1%,若果要达到29.99%,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颇低、难度也很高。较快捷的方法是,通过与东亚现有的股东联手,或向其收购在东亚的持股。参考东亚的主要股东名单,股权相对分散,除了首三大单一股东,其余的持股量不足3%。国浩向西班牙Criteria“下手”的成功机会极低,原因是该外资股东与东亚的关系密切,而创办人李氏家族亦已表明对该行百分百承诺,意味董事会成员和相关人士(前董事会成员、创办人家属等)向国浩售股可能性微乎其微。

换言之,国浩可能需要向多家机构投资者或基金洽购,例如持股4.9%瑞银集团。

中银屡出手相助 料北京仍支持李家

(吉隆坡13日讯)接近李国宝家族的消息人士昨指出,家族的主要成员并不感到“有什么大事会发生”,同时“也不认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的人,可以成功夺得东亚银行的控股权”。

不过,一位李氏家族成员透露,李氏家族经过数代传承,后人众多,股权高度分散,有不同声音和取向是无可避免,李国宝已採取防风措施,持有关键数量股份的西班牙股东和中银香港只要继续支持他,他的控股权地位应无问题。

接近李国宝的消息人士指出,2007年11月,跟东亚业务存在直接竞争的中银香港,愿意以40亿元(17.6亿令吉)购入东亚约5%股权,应可证明中央支持李国宝继续经营东亚。再者,西班牙财团买入东亚股权也是由李国宝安排,支持李国宝应没有疑问。

至于李氏家族到底合共拥有多少东亚股权,消息人士指出,其实不能从一些公开资料推断,因为部分李氏家族拥有的股权,并非以个人名义拥有。李家实际持股难估计熟悉北京政情人士指出,中央至今仍然是支持李国宝家族运营东亚,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去年当东亚银行发生挤提时,中银香港就全力以巨额现金支持东亚。

《●南洋商报》

Saturday, November 7, 2009

选对股不如选对时

在股市上有两种投资者,一种是依据公司的发展前景,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来投资的‘价值投资者’,另一种是根据图表,市场交易量,甚至个人喜好来进行短线投机的投资者,不,应该说是投机者。但哪一种类型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较大呢,这很难断定,因为市场上有投资大师也有投机大师。基本派的投资者常常说,只要根据公司的前景,公司前几年的经营概况,领导层,依据财务报表得出来数据,进行长期投资,不必理会短期价格波动,长期肯定能赚钱。这背后又存在一个疑问,市面上头多少间公司可以三五十年不断成长?这几十年期间肯定存在一些被人认为是值得长期投资的好股,但这些股最终几年后还是消失了。在美国,还会出现第二间可口可乐,第二间麦当劳吗?本地又会有第二间云顶,大众银行吗?

笔者想说的是,很多人认为选对股,进行长期投资肯定可以赚钱的,这说法是必须受质疑的。
选对时但选不对股肯定比选对股但选不对时的赚钱机率几率大。当然这也并不是鼓励投机,只是认为根据大势来投资会比较容易赚钱。毕竟当大势造好时,不管蓝筹股或烂臭股都会有人问津。最近的炒风便是最佳的例子。

Saturday, October 31, 2009

冀提高对总营业额贡献 达全球上市后续拓展酒店业务

即将于今年11月23日,在大马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达全球(TA Global),冀望在上市后继续拓展海内外酒店业务,以便提高酒店管理业务对达全球总营业额的贡献。

达全球为达企业(TA,4898,主板金融股)旗下的产业臂膀,上市后将成为国内第五大市值的产业公司。

达全球董事拿汀陈桂芳披露,去年达全球旗下仅有1间酒店,但随着上市后,该公司旗下酒店数量将会增至4间,包括向达企业收购的新加坡瑞士茂昌阁大酒店(Swissotel Merchant Court Hotel)。

明年酒店管理贡献增2倍“因此,我们预计在下财年,酒店管理业务对总营业额的贡献将提高2倍。”陈桂芳是在达全球招股书推介礼后,发表上述言论。达全球执行主席拿督程铁建以及大马投资银行董事经理郭德祥,也出席上述推介礼。

程铁建则说:“随着达全球即将上市,达集团的核心业务将会分为金融业务(达企业)以及产业业务(达全球);产业业务将包括酒店营运、产业管理、建筑以及产业发展。“分割业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两家公司采取不同策略,专注于核心业务。”产业与酒店管理主要收入他指出,产业管理以及酒店管理业务,将继续成为达全球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

“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在透明且良好监管的国家,如澳洲与加拿大扩充业务。”至于本地业务,达全球目前在黄金地段拥有一些土地,例如在吉隆坡城中城(KLCC)毗邻拥有2.26英亩的地段,并且已获准兴建两座50层高的建筑物。

20至50%盈利派息另外,该公司的Nova Square产业则坐落在武吉免登以及燕美路交界处,占地2.982英亩。程铁建说:“我们计划在截至2010年1月31日止财年内,推出3项产业计划,发展总值介于60亿至70亿令吉,发展期限介于7至10年。

”陈桂芳披露,达全球或可在2010财年及2011财年内,维持营业额与净利表现,这主要是来自外汇兑换获利,以及酒店业务的贡献。“为了确保达全球能够继续成长,我们计划在上市后,将每年盈利的20至50%作为股息派发。”

Friday, October 30, 2009

TA Global to double number of hotels

TA Global Bhd, set to become Malaysia’s fifth biggest listed property group, plans to double the number of hotels it owns in five years, adding to a portfolio that includes the Radisson Plaza in Sydney and the Westin Melbourne.

It wants to build at least two hotels in Kuala Lumpur and make acquisitions in overseas markets from London to Canada, said Alicia Tiah, managing director and co-founder of its parent company, the Malaysian brokerage TA Enterprise Bhd.

“Definitely we want more. We want to develop our own chain. I want to buy hotels in gateway cities like London,” she said in an interview in Kuala Lumpur. “But some are not cheap, some too big, some too small, it takes time to get the right fit. I want people to show me what they have.”

TA Enterprise, whose shares have more than doubled this year, folded all its property assets into TA Global which will be listed on the Kuala Lumpur stock exchange on November 23 to tap a resurgent stock market. The FTSE Bursa Malaysia KLCI Index has gained 44 per cent so far this year.
TA Global, which now owns four hotels, is being spun off into a separate listing to realise its value and help it expand. The group spent about RM756 million (US$225 million) from December to August to buy the Westin Melbourne hotel, the Swissotel Merchant Court hotel in Singapore and the Coast Whistler Hotel in Canada, taking advantage of depressed prices during the global recession.

The acquisitions will triple hotel revenue at TA Global next year, Tiah said, without giving the current figure.

“A lot of hotels were going for below their replacement costs,” she said. “We managed to get great assets at a time when things were so gloomy.”

Good Timing

TA Global will have a market value of RM2.4 billion when it’s listed and will be ranked the fifth largest property group, HWANGDBS Vickers Research Sdn Bhd said in a September 29 report.

“The timing is quite good to list,” Tiah said. “We have accumulated great assets.”

TA Global, which has total assets valued at RM2.4 billion, has lined up more than RM6 billion of property development projects from now till 2012, said Tiah.

The company also owns the 24-story Terasen Centre, an office building in Vancouver, Canada, and Menara TA One, a 34-story office in Kuala Lumpur.

By listing the property unit, TA Enterprise will be “unlocking the hidden value” of its property assets, ECM Libra Capital Sdn Bhd said in a report yesterday.

TA Global will raise RM230 million from the share sale. It also owns offices in Kuala Lumpur and Canada. TA Enterprise will retain a 57 per cent stake after the listing, said Tiah.

“We have a good stream of income, good time, bad time, it will be there,” she said, referring to the hotels. “I love hospitality, you can up the rates,” as opposed to office buildings where rates are fixed by contracts, she said. -- Bloomberg

TA Global launches prospectus

THE listing of TA Global Bhd on the main market of Bursa Malaysia on Nov 23, will position it as one of the largest listed property companies in Malaysia.

TA Global launched its prospectus today for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of 460 million shares at an issue price of 50 sen per share.

The executive chairman of TA Global, Datuk Tiah Thee Kian said with the listing, the TA Group w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business entities, namely the financial division under TA Enterprise Bhd and the property division under TA Global.

"The property division will include hotel operations, property management, property investment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Tiah said.
He said TA Global which have three new Klang Valley projects with a gross development value of RM6 billion over a period of seven to 10 years and is now looking towards expansion in Australia and Canada. - Bernama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Blog Research: TA Enterprise Berhad


Founder :Datuk Tony Tiah Thee Kian & Datin Tan Kuay Fong

Core Business:
1)financial services

2)Property Development & Hospitality (http://www.taproperties.com.my/)
Current Project
-Idaman Residence,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Kuala Lumpur’s Golden Triangle and KLCC
-Damansara Idaman & Idaman Villa, Located adjacent to the well-established Tropicana Golf and Country Resort, Ara Damansara and Bandar Utama.


Future Project
-Commercial Development @ Sri Damansara (48 acres )
-Commercial Development @ Bukit Bintang (3-acre prime location in the Golden Triangle ), encompass 3 towers of modern contemporary luxury serviced residences with a lifestyle inspired retail podium.
-Mixed Development @ KLCC (2.3 arces), 2 iconic towers with a proposed 6-star hotel, luxury residences and a high-end retail podium.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 U-Thant,( 1.4 acres of Freehold low rise boutique residences )



The company will inject the property arm into TA Global which expected to be listed in Bursa Malaysia in November. The company has bouught 3 hotel in this year which includes Westin hotel in Australia, Swissotel Merchant Court Hotel in Singapore and Coast Whistler in Canada.

After included such international property, total asset value of TA Global will worth 2.4 billion and become the sixth biggest property player in Malaysia.

The company have a lot of valuable land in Klang Valley including a few acre in golden triangle K.L.

Future Gross Development Value worth 6 billion which can make the company rush until 2012.

Landbank: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Expected

REVENUE 204,066/154,533/203,445/283,284/312,756/354,520/546,706/535,426/194,612

Net Profit 10,413/15,805/116,294/107,507/80,348/133,063/224,213/91,913/62,307

EPS 0.0078/0.012/0.09/0.08/0.06/0.1/0.16/0.06/0.042/0.1 (Expected)

NTA 1.14/1.17/1.27/1.34/1.36/1.42/1.51/1.46/1.46

ROE 0.60%/1%/7%/5.90%/4.40%/7.04%/10.60%/4.10%/6.80% (Expected)

PE 97.4359/45/12.11111/10.75/11.16667/8.8/7.875/10.33333 /14.5

Research House:
ECM Libra:“The disposal of assets to TA Global will unlock RM900 million value at TAE’s company level. However, for accounting purposes, this will not be reflected at group level. On a pro-forma basis, value enhancement to its book value per share is 53 sen while pro-forma book value per share is RM1.98,”

Hwang DBS vickers:We think investors should Buy TAE to receive the dividend in specie of TA Global’s shares given its prime land bank and large marketcapitalisation. We reiterate our Buy rating and price targetof RM2.10 (ex basis) which is based on our SOP value.


Based on the research above, finds that TA Global have a huge potential growth in the future since the valuable lankbank enable the company rush until 2012, and the company has announced will double its hotel acquire in the coming year. Furthermore, the company will build another two hotel in K.L which can develop their own brand hotel. The company is expected to be the top 5 property player in 5 year.The company is profitable every year. Although the company is impacted by economic crisis which decline in profit but in the time of economy recovering, it will generate higher profit from brokerage and property in coming quarter. Hence, in my view it is worth to invest in medium term even long term.


厌恶亏损

特沃斯基曾作出以下预测:

“人类对于追求快乐有这样一个特质,他们总是比较容易对悲观的事情起反应...试想想你今天过得怎样?然后想先你如何能感觉得更好...(你会发现)让你感觉良好的事情不多,但让你觉得糟糕的事却是无限的。”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当我们拥有选择时,我们会考虑每一个选择带来的影响,我们会有额外的收获,还是面对比现况更糟的局面?当然,我们喜欢前者,挽救生命总比失去来的更好。克赫曼和特沃斯基在试验中发现,失去的感受和得到的喜悦,对内心的影响并不平等,就算失落和喜悦一样多,失去带来的伤害却比较大。

他透过以下实验,证明了这个理论:

A组和B组各获得两个问题

问题A:
除了原本该有的之外,你还获得1000元。现在,你必须决定,要稳拿500元,还是赌一把,赢的几率只有50%,所以你可能获得1000元,或者一无所有。

问题B:
你除了得到原本该有的,还获得了2000元。你现在要决定,要稳输500元,还是以50:50的几率赌一把,失去1000元。两个选择其实都可能让你额外获得1500元。若以逻辑的方式计算,两个选择其实并无差异。但是在问题A中,有84%的人选择稳拿500元,其余15%放手一搏;然而在问题B中,31%的人选择稳输,69%的人愿意搏一搏。还记得上周有关疾病的问题吗?计划A:有200人一定会得救;计划B:600人同时获救,但成功机会只有0.33;计划C:400人肯定死亡;计划D:600人死亡的比例为0.67。

获利总比损失更开心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肯定”的一方,但是当问题以“失去”的方式表达时,他们却甘于冒险。因此,当面对“稳赢”的情况时,投资者选择避开风险;但面对“稳输”时,却变成冒险者。另外,失去带来的压力,比获利带来的愉悦度的冲击更大。正因如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投资者面对一块钱损失所受到的打击,会比获得1块钱得到的快乐高出一倍。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展现我们对负面问题的敏感度大于正面的事项。在学校回答是非题时,答对将获得分数,答错则扣分。为避免失败带来的伤痛,学生会努力的准备考试。

同样的,投资者在获利时总比面对损失更开心,但“证券化”的损失,却比真正面对的损失更让人舒服。比如,你需要脱售股票时,有两个选择:股票A,是一只稳赚的股票,至今已让你获利约20%,股票B则是一般的股票,导致你损失20%。你,会选择哪一个?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会选择A。

不愿脱售时面对损失

投资者大多不愿意在脱售时面对损失。这就是“厌恶损失理论”中的经典行为。他们不愿放弃能获利的机会,就算急需用钱,也会脱售稳赚钱的那只。

他们很有信心,股价会复苏,并回到“中和”水平,这种想法造成的投资失利,往往比熊市的伤害更大。因此,了解厌恶损失理论对管理投资很有帮助。

对于投资经理,他们了解到投资者会专注在获利,而非损失,或是整体情况。

这种情况,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之后衍生出来的伤害会比之前更大,甚至造成更大的投资风险,及更多不理智的投资决定。

转帖自<南洋商报>

Friday, October 16, 2009

后知后觉

今早打开电脑,准时看看我国股市的开市情况。由于道琼斯工业指数涨破10,000点并站稳,没有出现立刻的回调情况,预计区域股市将会迈入长期缓步上升的阶段。近日看到一些部落客写到短期内将不会买进任何股票,因为大家都认为市场太狂热了,大家都太乐观了,这是好的现象,显示还是有投资者害怕出现重大回调而在场外观望,只敢卖不敢买。本部落的立场,短期超买的回调肯定会出现,但真正很大程度的回调不太可能,就因为还有投资者拥有惧怕的心理,真正回调的迹象应该是大家集体认为股市太容易赚钱了,今天买明天赚,不断有新的投资者涌入。但一切理论归理论,还是要看美国与中国股市的表现、各国应对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进展。

话说回来,笔者想说的后知后觉,是看到今早一开市,便有大批投资者涌入购买达企业,因为该公司昨天正式向交易所发表文告指出,公司将派发每拥有5股达企业的投资者获得3股达全球及3股优先股。奇怪的是,这消息早已不是消息,该公司的MD陈桂芳,早就向公众宣布此计划,但这一个月以来,都没有大批投资者买入的迹象,反而在今早才追高买高,是很多投资者没有留意新闻呢?仰或是喜欢追高杀低的刺激感呢?很难明白。这更引起笔者想深入研究该公司的兴趣。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Blog Research : Eastern and Oriental Berhad


The Eastern and Oriental brand, through the heritage Eastern and Oriental Hotel, carries the hallmark of timeless elegance, luxury, history and richness in tradition.This reputation is nurtured within the Eastern and Oriental Group, which focuses on three core business activities; namely Hospitality and Lifestyle, Property Development and Property Investment. Its business ventures are strongly supported by an established Eastern and Oriental brand capital.


Eastern and Oriental Berhad

---Eastern and Oriental Property Development Berhad

---Eastern and Oriental Hotel--establishment by the Sarkies Brothers in 1885

---Lone Pine Hotel--The first hotel built along Penang Island’s in 1948

---food and beverage --The Delicious Group


Eastern and Oriental Property Development Berhad

Past Project-




-Dua Residency-Completed in April 2007

-Seventy Damansara-Completed in January 2006

-Idamansara-Completed in June 2007



Current Project:

Centrally located ,Chic Metro Living , 1.2-acre ‘Central Park’,2-storey Retail Annexe.

-Seri Tanjung Pinang


Semi-D Homes
THE SUITES AT WATERSIDE – LUXURY SERVICE APARTMENTS

Marina and retail at Waterside , Condominiums,Commercial ,Recreational park ,Multi-Islands



REVENUE('000) Net Profit('000) EPS
2001Yr 79,398.00 8,779.00
2002Yr 91,156.00 24,338.00 -0.11
2003Yr 33,449.00 32,269.00 -0.14
2004Yr 117,882.00 20,553.00 0.09
2005Yr 21,130.00 15,341.00 0.07
2006Yr 270,301.00 23,058.00 0.1
2007Yr 518,444.00 61,178.00 0.15
2008Yr 516,399.00 128,854.00 0.24
2009Yr 304,449.00 37,276.00 -0.06
2010Q1 0.007


Analysis:The Company

**Turning Profit in financial 2010 1Quarter with EPS 0.007

**will launch more than 4billion worth project in future 2-4 years at Klang Valley and Penang.

**Own 1483 acres land in K.L and Penang.

**Unbilled sales of RM310 million, should reap pre-tax profit margins of 25 per cent and this will be booked over the next two to three years.

**St Mary Residences with good sales results.The launches include the Jalan Conlay condos with a GDV of RM800 million and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next to St. Mary Residences, situated in the heart of the Golden Triangle, with a GDV of RM500 million.

**Seri Tanjung Penang 1000 acres land for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Locate at Strategic growth area with high potential development in future, a comprehensive mixed development township located 5km northwest of George Town and adjacent to Gurney Drive. The project will generate profit in coming financial year together take advantage of value appreciation of land in the area.

**Company has launched 33 link houses in Seri Tanjung Penang priced from RM1.1 million upwards, which were snapped up within hours.Next launch 33 units of marina serviced apartments valued at more than RM30 million.The biggest launch of the year will be condominiums with RM1.8 billion gross development value (GDV) in total.

CIMB Research:The bottom line of Eastern and Oriental Berhad should return to the black in 2010 and jump 66 per cent in 2011 and 57 per cent in 2012
Target Price MYR 2.18

**For me, very confident with the land value of Penang Island especially those seaside area, the land value should be appreciate significantly in future 10-15 years. Eastern and Oriental Berhad owns a lot of land in Penang. If you are searching for high potential growth stock, seeking for long term investment, this counter may be a good choice.

Monday, October 12, 2009

The Edge Malaysia’s Top Property Developers Awards 2009

The awards rank property developers in the country from the consumer’s perspective and developers were judged on both their quantitative (shareholders’ funds, group pre-tax profit, revenue, gearing and cash plus cash equivalents) and qualitative (product quality,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value creation for buyers, image and expertise) attributes.

1)Sime Darby Property Bhd (SDP) ---Ara Damansara, Putra Heights and Bukit Jelutong...
2)S P Setia Bhd---Setia Alam, Setia Eco Park
3)SUNWAY CITY BHD---Sunway
4)IGB Corp Bhd---Mid Valley City
5) Island & Peninsular Sdn Bhd (I&P)
6) IOI PROPERTIES BHD
7)BANDAR RAYA DEVELOPMENTS BHD
8)EASTERN & ORIENTAL BHD
9)SUNRISE BHD ---Mont’Kiara
10)Bandar Utama City Corp Sdn Bhd ---Bandar Utama

Wednesday, October 7, 2009

投资理念:做股票如找金矿

离市场远一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其实投资的关键是要事先明确目标,要按照之前的策略来做。有的散户老想在突破的时候买进去,连专业人士都看得不是那么准,你凭什么做到呢?除非是内幕交易。


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混沌道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葛卫东
分享了他的投资历程和理念:

不管投资股票还是期货都是个风格问题,我们的风格是追求稳定成长。我感觉做股票和做期货还是有区别的,做股票其实是找金矿的思路。经常有朋友因为追涨杀跌而踏空,我给他们的建议是思维可以离市场远一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觉得投资的真谛就是看稳不稳定,巴菲特每年都盈利,前面高的时候也不过每年27%~28%,这几年的回报更不用说了,只有百分之十几,非常低了,但是他为什么这么牛?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知道复利,只要不赔钱,每年20%,世界上就没人能超过他;第二,他把风险控制得很低,他持有很多保险股,他的资金量非常庞大的,他是用很多的钱去抓那些他认为很确定的投资机会,所以他才能做成。  但普通投资者究竟懂不懂复利?懂,但涨了30%,心跳加快了,可能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我做市场这么多年,对投资心理一直很感兴趣,散户为什么赔钱,主要还是不能克服贪婪和恐惧这两大人性的弱点。  其实投资的关键是要事先明确目标,要按照之前的策略来做。往往人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还不满意,这样就容易受伤,我自己以前也有这样的经历,出错的时候往往都是踌躇满志的时候。所以说一个目标定下来,就要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非常辩证的。散户和比较专业的投资者的区别就是,专业的投资者会对宏观经济、行业、企业有个基本判断,在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之后,他会每隔一段时间去企业看一下,中间的不管了,他是不会去做波段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心态平和;其次就是你对这个结果确不确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思维要离市场够远。

Tuesday, October 6, 2009

LCL to bid for more jobs in Abu Dhabi


It shifts focus after slowdown in Dubai construction sector
DUBAI: LCL Corp Bhd will shift its focus to bid for more interior fit-out (IFO) contracts in cash-rich Abu Dhabi,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IFO jobs in major projects like Atlantis The Palm Hotel, Dubai Metro System, Dubai Mall and Dubai Marina Hotel in Dubai, said group managing director Datuk Low Chin Meng.

Given the current slowdown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in Dubai, he said: “LCL does not want to miss out on the opportunities in Abu Dhabi’s bustling construction sector.”

“LCL will aggressively bid for IFO projects in Abu Dhabi particularly in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s such as hospitals, universities and clinics,” Low told a group of Malaysian journalists visiting LCL’s existing projects in Dubai and potential projects in Abu Dhabi as well as some top Malaysian government officials based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

The group will also be looking at setting up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Malaysian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y companies as well as Middle Eastern groups with investments in UAE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Gulf region.

Unlike the tight liquidity situation in Dubai following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Abu Dhabi is actively forging ahead with mega projects such as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roads, airport and rail systems estimated to be worth a whopping US$208bil.

The top 10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Abu Dhabi include the US$40bil Khalifa City, which is similar to Malaysia’s Putrajaya, the US$39bil Yas Island tourist development, Burooj Properties’ US$24bil real estate community project and Saadiyat Island’s offshore development worth US$28bil.

There is also the US$22bil Masdar City, the world’s first zero-carbon, zero-waste city, the US$18.5bil mixed hospitality development Al-Raha Beach Complex, the US$7.5bil Al Reem Island mixed development and US$3bil Abu Dhabi Light Rail Project and a MGM Grand Hotel.

On the status of LCL’s IFO projects in Dubai, Low said: “We hope to complete most of our existing projects before year-end and are also in the process of recovering our claims and entitlements from property developers in Dubai estimated at not less than RM200mil.
“We have a strong case to make these claims and expect these claims to materialise in the next eight to 10 months. This will lead to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our high borrowings currently.”

LCL has seen three consecutive quarters of losses.
For the second quarter ended June 30, it posted a net loss of RM18.1mil on revenue of RM105.6mil.

Low believes LCL will be looking at a better second half and hopefully a stronger fourth quarter to stay in the black this fiscal year.

Although LCL is consolidating its business in Dubai, he is confident that recovery in the emirate’s construction sector will likely take place next year.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ata by Dubai-based Real Estate Regulatory Agency, almost three-quarter of property development in Dubai have made construction progress despite the slowdown.
Of 552 projects, more than 72% showed some construction progress, while 17% were “stalled” and 11% “delayed.”

Jones Lang LaSalle, the world’s leading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advisory firm, late last month said Dubai and Abu Dhabi were among the best positioned to attract long-term investment to their real estate markets over the next two to three years, noting that Dubai had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owards recovery since last year.

The positive views on Dubai and Abu Dhabi are shared by Malaysian Ambassador to UAE Datuk Yahaya Abdul Jabar, Dubai-based Matrade senior trade commissioner Dzulkifli Mahmud and Export-Import Bank of Malaysia Bhd (Exim Bank) managing director Mohd Fauzi Rahmat.
Dzulkifli said UAE was Malaysia’s largest export market in the Middle East with exports worth RM12.4bil posted in 2009 from RM2.93bil in 2008.
Malaysia’s major exports to UAE include jewellery,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palm oil.
“Malaysian companies are well regarded in Dubai as having good reputation in terms of their on-track delivery and good quality products,” he said.

Fauzi said Exim Bank had been assisting Malaysian companies seeking facilities to undertake investment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n countries.

“To date, 10% of Exim Bank’s business is in the Middle East. So far, the bank has approved some RM365mil facility for this market,” he said.

Yahaya commended LCL’s performance in Dubai amid the tight credit situation there.
He said the company had set the benchmark for Malaysian companies operating in Dubai.